【摘 要】醫學細胞生物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類課程。由于其內容繁雜、概念抽象,學生難以掌握,教學難度較大。應本著邊實踐邊研究的原則,理論和實驗教學相結合,在實驗教學中從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關鍵詞】醫學細胞生物學 實驗教學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4-0047-02
醫學細胞生物學是醫學與細胞生物學結合的一門學科,是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為醫學生學習生理、生化、微生物、臨床檢驗等奠定重要的基礎。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獨立于理論教學體系,又與理論教學密切相關,在理論知識的驗證和理解方面有著理論課無法代替的作用,因此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必須注重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力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的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科學分析、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培養高素質、綜合能力強的人才,是新形勢下實驗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我們經過總結醫學細胞生物學理論與實驗教學中的經驗,對臨床、藥學等專業的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摸索,有了一些體會,現從實驗內容、實驗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總結。
一 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培養醫學生科學素質
根據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的教學目的,我們在強調細胞生物學實驗基本操作的基礎上,結合學理論知識及學科知識的更新與進展,以及科研工作的實際需要,完善了實驗內容體系,選擇注重結合臨床醫學知識,增加探索性和綜合性的實驗,共開設有24個學時,6個實驗。醫學細胞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理論課上的概念、原理和規律都需要通過實驗推導和論證,實驗教學是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實驗內容是對細胞生物學理論的驗證和補充。例如。通過對細胞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細胞內形態結構的觀察,能夠使學生對有絲分裂這一動態過程有更直觀和深刻的理解。
醫學細胞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新的技術和手段不斷涌現,并且許多方法在醫學領域都得以應用。因此實驗教學的內容本身必須不斷更新,除了經典的細胞生物學實驗內容外,其他如光學顯微鏡技術、電子顯微鏡技術、細胞的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細胞化學技術、細胞器的觀察與顯示等新的實驗內容應盡可能地增添進來,以涵蓋細胞生物學前沿知識和技術方法。近年來,我們根據實驗條件的改善逐步增加了細胞生理的一些實驗內容,如細胞吞噬和細胞融合等,并且計劃繼續增加有關免疫熒光細胞染色內容,如細胞的原代與傳代培養、細胞增殖和細胞凋亡的誘導,以及觀察繪制細胞生長曲線等。這些實驗旨在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使學生能夠用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環節之一。
二 運用多元化實驗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重視基礎實驗教學的基礎上,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鼓勵學生發現、思考和探索,培養并激發學生興趣,增進教學效果。應用啟發式教學、PBL教學模式和開放式教學等多種方法組合加強對實驗課程的監控,在某些綜合性、驗證性實驗課中,采用實驗與課堂分析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構建廣博而靈活的理論知識基礎之上,能真正地掌握一些細胞生物學最基本的實驗技術。
1.啟發式教學法
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細胞蛋白質分布和顯示實驗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蛋白質種類有哪些、分別有什么化學性質、根據其化學性質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顯色才能確定蛋白質在細胞中分布位置等。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鼓勵學生運用理論知識進行積極思考,加深對實驗原理的理解,掌握實驗方法。
2.PBL式教學法
PBL式教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式教學模式,是在實驗教學的相關環節中以問題為中心展開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PBL模式實驗教學能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某一方面知識、資料的查找和自我觀點的表達,是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是現代教育中頗具潛力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在實驗課的課前、課中和課后有計劃有步驟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學習時以一個問題為起點,由此帶出一系列相關的基礎知識的問題。其中,問題設計和選擇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教學效果。我們對生物技術專業學生進行了探索研究性實驗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體為:帶教教師布置相關實驗課題,以每4~5位同學自由組成小組后通過圖書館和上網查閱相關的參考文獻后,由其中一位同學做好PPT在實驗課堂上演示實驗設計方案,帶教教師予以點評及修正,其他同學參與討論。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問題、小組成員間分工協作、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PBL模式實驗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是將醫學細胞生物學和其他臨床或基礎學科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能與多種教學模式相融合,是一個自學、討論、再自學、再討論的學習過程,學生成為學習和教學的主體。將PBL模式融入到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后,發現學生的自學能力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同學們能更深入地學習和理解細胞生物學的相關實驗內容,同時也增強了學生書面材料的整理歸納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等。
3.開放式教學
所謂開放式實驗教學,指的是實驗資源、實驗內容、實驗時間、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對學生開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其自主學習,提高其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模式。對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實驗室應實行全天候開放制,使學生能夠合理利用時間,自行安排實驗計劃,隨時可以到實驗室進行實驗,大大豐富了教學的多元化和多樣性,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求。開放式實驗教學可由學生自己選定實驗內容,制訂實驗步驟,選擇儀器設備,處理、分析實驗結果和實驗數據等,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解答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等方面的服務,主要是起一個把關作用。在開放式實驗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著重于啟發、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師應指導學生放手去做,鼓勵學生多嘗試。在教學評價方面,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評價,不能只重視實驗的結果,更要重視實驗的過程,特別是實驗過程中學生所表現的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意識等。
除以上幾種教學方式之外,我們還對五年制臨床本科專業學生進行了雙語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掌握必要的專業詞匯,為學生英文文獻查閱提供了扎實的基礎。多元化實驗教學方法能發展學生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 改革實驗考核方法
傳統的實驗考試只依據每次實驗報告成績,操作能力和實驗技能在實驗成績中沒有體現,造成學生對實驗課過程不重視,實驗操作只求結果,敷衍了事,最后抄一下實驗報告就行了,使得實驗課沒有達到應有的目的。為了完善對實驗的考核,不能僅僅依靠實驗報告成績,必須全面考核,包括出勤、操作、口試、實驗報告(包括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討論)等各個環節,對每一項考核內容提出具體要求。口試重點考核學生對實驗設計基本原理、常規儀器設備的使用與注意事項等掌握上。實驗操作考核需包括基本操作是否規范,觀察玻片標本的能力,臨時制片的能力等。嚴格實驗考核制度后,雖然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但是從各個方面確保了實驗成績的真實性和公正性,增加了學生對實驗課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李明、劉俊、白春曉等.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基礎醫學教育,2011(2)
[2]張洪濤、曲靜.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1(5)
[3]鄭立紅、陳萍、劉丹等.提高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教育論壇,2010(7)
[4] 黃元河、潘喬丹、馮治等.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1(2):
[5]LAU Yingtung,Problembased learning(PBL)in pharmacology:a survey of department heads in Taiwan,China[J].Am PhannacolSin,2004(9)
[6]夏鵬、張海元、解庭波.PBL教學法應用于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9(4)
[7]張海元,夏傳武,班靜.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9(3)
[8]王馥琴、初學紅、劉健.開放式實驗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07(5)
[9]馬萍、陳賢均、單土剛等.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在醫學細胞生物學中的應用[J].中外教育研究,2011.1(1):47~48
[10]鮑明升、趙莉、唐寶定等.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中國西部科技,2008(7)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