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轉型中的中國,舊的價值觀念尚未完全更新,人們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現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著各種誤區,本文就如何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有效途徑,期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建立和諧的校園環境。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關懷 心理疏導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4-0072-01
一 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是以大學生發展為本,把大學生看做是具有獨立個性和特定觀念的教育主體,尊重其主體地位和個性需求,調動并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心理疏導更加注重人文關懷和人性審視,不同于教導、指導。
二 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對當代大學生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在面臨著學習、生活、擇業等壓力的同時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若不及時加以正確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就可能走向極端,產生悲劇或種種不健康的心理扭曲,例如:2004年,云南大學馬加爵殺害自己四位大學同學。2008年,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程春明在上課前被一學生砍死。每一個案件無疑都是一場悲劇,如果有完善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使馬加爵等得到充分的關愛和疏導,慘案也許就不會發生了。
三 現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種種誤區
1.注重管理,輕視交流溝通
大部分師生認為知識的傳遞與增長是教育教學的唯一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將“管得住、別出亂子”作為根本目標,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停留在規范學生“必須怎樣”和“禁止怎樣”的管理層面,忽視情感交流、生活關懷、身心健康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教育目標不和諧
大學教育應是大學生發展的共性目標與個性目標的和諧統一,但在教育中往往因重共性目標,追求教育的同一律,而忽視了大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忽視了不同專業、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大學生個體的特殊性和主體性。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缺乏對學生個性的關懷。
3.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和內容不和諧
在現實教育中,往往注重理論的講解,希望學生將理論內化,而忽視了外化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不和諧,導致教育的實際收效不理想。
4.教育方式不和諧
目前,在大學教育中只注重課堂知識單向的灌輸方式,而忽視了教育的雙向互動原則,忽視了將顯性教育與人的心理素質教育相結合。
四 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實現途徑
1.加強與大學生的平等交流,建構師生和諧交流機制
破除“教師中心論”,變屈從關系為民主平等關系。在交流中,要充分關注每一個人自身成長與發展的需要,關注人的理想、信念、價值、情感等精神方面的取向,寬容個性,認同差異,對大學生中的不同聲音,應尋根究底,找出癥結所在。要采用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方法,把教育要說的與學生想聽的結合起來,通過平等交流、民主討論的方式,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
2.強化服務意識,建構和諧的學生管理模式
將教育、管理、服務三者融為一體并貫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終,增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務意識。要從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入手,主動關心學生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始終尊重大學生的人格和各種需求。少一點責備,多幾分理解、寬容,最大限度地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注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建構心理危機干預、預警和宣泄緩釋機制
針對大學生易發生的心理問題,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心理咨詢服務,創造傾訴溝通的機會,探索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預警和宣泄緩釋機制。加強大學生各種心態的監測、評估和預警,健全完善大學生心態疏導、調適與平衡的工作機制,促進交流渠道暢通,避免不良心態積累惡變,引導大學生心態良性變化,幫助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心理和諧。
4.繁榮校園文化建設
首先,校園文化應體現時代特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校園文化建設,體現時代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其次,校園文化應與基礎文明相結合,抓好基礎文明建設;最后,應大力開展以人為本、突出人文精神的文化活動。
5.完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
教師在平時工作中要善于觀察,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發現病因對癥下藥,必要時給學生一些心理疏導,幫助學生盡快達到心理和諧。同時學校要加大心理咨詢投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暢通心理咨詢渠道,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貫穿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形成從上到下、從教師到學生的流暢的溝通機制,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思想情緒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各種問題。
6.注重個性化的教育
個性化的教育就是承認并尊重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自己負責,關心自己,愛護自己,照顧自己,由自己決定該做什么,怎么去做,從而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五 總結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結合起來,不僅貼近實際,貼近師生,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訴求,更重要的是解決了大學生內心的實際困惑,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再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導,定能真正實現思想教育工作成效和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順厚.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注重人文關懷[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2)
[2]李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體系的構建[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3)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