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學生掌握課文閱讀答題的技巧,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筆者總結多年教學經驗,認為應讓學生了解課文類別,讓學生掌握課文閱讀答題的技巧并強化練習。本文圍繞上述兩方面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 答題技巧 練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4-0084-01
語文基礎教學中,針對教材內容的不同,學生作文的類型大致可分為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以及應用作文。初中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即是讓學生了解教材中這些課文的不同分類并掌握不同類型的作文寫作手法,以此來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教學的認識,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這是一個繁瑣而又復雜的過程,這不僅關系著我們的教學方式,并且關系著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具體細節。學生應先了解課文類別,再掌握課文閱讀答題的技巧并強化練習。應采用循環漸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加深語文基礎知識積累,這是切實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可行方法之一。
一 初中語文課文閱讀答題技巧
所謂閱讀答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般指的是通過學生閱讀課文,采用直觀的方式解答課文中產生的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如課文的中心思想、分層段落以及段落含義等。這種解答方式對學生是一種極大的考驗。這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課文類型理解基礎,還要求學生對一般性的文學作品有自己直觀的認識。在我國的語文基礎教學中,閱讀解答是屬于較難的課題解答類型,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這種類型的問題不僅較多而且更加突出。例如,在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有一篇推薦閱讀課文《西游記》,其中的閱讀解答題在所有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最具有代表性:“在《西游記》中,豬八戒的形象令人捧腹,通過閱讀,請簡述一則表現豬八戒憨厚可愛或忠厚善良的故事(50字左右)。”在解答這道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找準課文的類型并結合課文進行解答,否則,如果學生把問題答案敘述成散文形式或應用作文形式,很明顯是不符合答題要求的。
根據課文類型抓住課文重點,也是通過閱讀課文進行問題解答的重要方式。例如,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中的問題之一即是:“通過閱讀,你知道這篇課文的題目含義嗎?”這個問題對學生們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問題的提問方式也非常巧妙,不僅檢驗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有沒有用心去體會,還檢驗了學生們對一篇陌生課文的理解程度。對學生們來說,提問形式雖然只針對課文標題,然而卻不要忽略了閱讀的意義,因此問題的解答當從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去尋找,根據課文類型,抓住課文重點,準確表達出自己的解讀觀點。
閱讀答題的技巧還不僅限于此。還需要教師的悉心教導,以及學生們的潛心閱讀。只有真正地讀透了課文,了解了課文中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才能從中掌握更多的答題技巧,從而切實提高自己的知識掌握水平。
二 初中語文課文閱讀答題的練習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教學重點不應只放在教育這一個基礎層面上,而是要注重開發學生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他們的思維創新能力。所謂一事通百事通,只要能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且從任何事物中都能學到知識,那么,教學的預定目標就已經實現了。對于初中語文閱讀答題的練習,我們正是要遵循這樣一個基本原則,無論采用什么樣的練習方式,其結果只有一點,即是提高學生們的理解能力。這類似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當中的“聚合抽象訓練法”,即將所有復雜、繁瑣、籠統,或是具體的教學手法統統聚合起來,集中一點對學生進行教學訓練。要切實將這種觀點落到實處,教師應當從教學細節著手,從七年級開始:一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二是讓學生掌握文學表現手法;三是精講課文結構、課文類型;四是解讀課文,解讀課文的中心思想;五是分句段落、生字生詞,講授細節。在初中三年的時間里,讓學生通過教學一步步向著更高深的文學殿堂邁進。
對于一個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采用多視角來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結論,反映出學生的獨創性,而其中唯一需要強調的即是要讓學生緊緊抓住課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偏離解答路線。對學生答題練習不能僅限于采取某種方式,而是更要注重所取得的成效。
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流向于生活,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問題解答能力,另一個重要因素即是讓學生們學會觀察。其中,在寫作訓練當中作文題目的選擇即是一個較為突出的例子。筆者注意到當前有些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擬題時總是傾向于結合課文內容,實際上這種取向是片面的,其所取得的效果也不言而喻,除了只能給學生增添學習壓力之外,毫無益處可言。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能成為一篇絕佳的作文題目,關鍵是教師怎樣去挖掘,怎樣去利用。要讓學生們會寫、會讀、會理解、會解答,練習不應該有壓力,更不應該是教師的強制手段,而是隨時隨地的,在不自覺的狀態中完成。
三 結束語
筆者想著重強調一點,即我們的教育目標是什么。是什么呢?拋棄所有與教育無關的思想,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即是教育當代,服務未來。本文的主題是初中語文閱讀答題的技巧與練習,也是實施基礎教育當中的一部分,也是筆者為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所貢獻的一份微薄之力。同時,筆者也希望所有教師們行動起來,為學生們的未來奠定基礎,為祖國的未來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