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強化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已經成為改革語文教學,積淀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能真正幫助孩子們“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 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征,探索課外閱讀的方法,拓展學習語文的渠道,提供學生學習的舞臺,使學生不僅在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實效和語文素養的提高上有所收獲,更關注孩子完善的人生,精神的建構,以課外閱讀為抓手,培養終身閱讀、終身學習型的人。
【關鍵詞】高年級 閱讀 經典名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4-0108-01
經典名著具有反映社會現實豐富而深刻,思想文學藝術水平極高的特點。名著的閱讀,對高年級學生心靈的陶冶,人格的形成,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強的功用。可以說古今中外名著是學生課內外最好的語文自讀教材,它將伴隨學生度過學習時代,甚至一生。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更好地閱讀古典名著,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縱觀這些年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的教學實踐,同時借鑒廣大同仁的經驗,筆者認為指導學生閱讀古典名著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 內容選擇由淺入深
讓學生一開始接觸名著時就有一種欣喜感、好奇感、滿足感。例如,開始階段可以閱讀一些童話、寓言、詩歌、故事等,內容比較簡單,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可以使他們初步獲得美的享受。但這里必須提出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教師應密切注意學生的閱讀內容,學生在起步階段對閱讀名著沒有很大的興趣,因為名著相對而言篇幅較長,語言生疏,而對另外的一些流行作品卻情有獨鐘?,F在圖書市場魚龍混雜,各種各樣的圖書應有盡有,其中不乏一些粗織濫造的作品,其中有一些并不適合小學生閱讀,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閱讀。因此,作為教師,責任也很大,如果不加以重視,不加以正確引導,后果不堪設想。
二 閱讀形式多樣化
可以通過課前演講、閱讀欣賞課、講故事比賽、觀看電視等手段來促進學生的閱讀,也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多媒體環境下,讓學生在聆聽優美的音樂,欣賞優美畫面的同時,又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根據心理學的觀點,單一的閱讀形式,學生不久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失去興趣,而閱讀形式的多樣化能讓學生對閱讀永遠充滿熱情。通過課前演講,講故事比賽,不僅可以培養興趣,還可以加強口頭表達能力;閱讀欣賞課,不僅可以提高閱讀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分析能力;觀看電視散文,不僅可以受到美的熏陶,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而且音樂、畫面可以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常常發現高年級學生不會閱讀。有的借來或買來一本書,看看插圖,看看故事梗概,不知從何下手;有的閱讀速度很慢,據了解大部分學生喜歡逐字閱讀,因此減慢了速度;有些學生閱讀時一旦外界有響動就會分散注意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譬如在規定時間內閱讀劃定的內容,隨后請學生復述情節,以調動他們的注意力,以及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知道什么時候該快速閱讀,什么時候該精讀等。
四 恰當評價閱讀成果
學生充滿熱情地投入到閱讀中去,他們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同學們的贊揚。當他們成功地復述完故事情節后,當他們聲情并茂地表演完某個小故事、小片段時,教師應隨同其他同學一起報以熱烈的掌聲并進行點評,這就在鼓勵這位學生的同時也激勵了其他人,使他們躍躍欲試。
五 探尋讀寫結合新路子
在閱讀完成后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將閱讀感受傾注于筆端,做摘抄,寫讀后感,做讀書卡片。在朗讀教學中有一個原則是:“以誦讀加深理解,通過理解提高誦讀能力?!痹谶@里不妨變化一下,“以寫作加深理解,通過閱讀提高寫作能力”,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可以相互促進,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閱讀完一篇文章后,會有不同的感受,這種感受就像靈感,充滿睿智,稍縱即逝。因此,在學生閱讀的同時,鼓勵他們將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生活經歷融合閱讀感受一起寫下來,形成文字。教師應認真批改并附上評語。
六 活動引領課外閱讀
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些讀書交流會、知識競賽,幫助學生閱讀名著。可以與學生一起分析作品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性格,續寫故事等。還可以組織學生定期進行交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暢談閱讀感受的機會,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不過,文學作品的美是一個整體,不宜分解得支離破碎,學生自己的體悟和感受遠遠勝于從老師那里機械被動地接受。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發展為前提,要相信“水流到的地方,渠自會生成”。
參考文獻
[1]浦漫汀等.兒童文學教程[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1
[2]賀宜等.兒童文學研究(第四輯)[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80
[3]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