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課程背景下有效的歷史作業應該以新課標為依據,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努力實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讓作業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一座橋梁,從而優化歷史學習環境。
一 形式多樣,趣味作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作業設計應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環境中,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在新課改實踐中,歷史作業可以做到新穎多樣,突出趣味性,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做作業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根據中學生表現欲望強烈的特點,采用分組或個人搶答、抽簽等多種競賽形式,最后對優勝的小組或個人進行獎勵,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熱烈的氣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也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除此以外,還可以采用游戲、猜謎等學生喜聞樂見的作業形式,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能力,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 因材施教,分層作業
初中學生由于受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個體差異。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布置作業是否恰當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高低。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的作業可以是相同的,但批改指導不能相同。對學困生盡量做到面批面改,評語多用激勵性的語言,多采用適合其學習狀況、心理、性格特征的順應性評語,發現進步及時鼓勵。也可采用“以優帶差”的方法,由于學生之間沒有心理障礙易于接觸,學生相互幫助沒有精神壓力,也易于提高。在學生相互幫助中不僅能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質量,也能使優秀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還能進一步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增強學習氣氛。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給每個學生挑選適合的題目,讓每個學生經過努力都能成功?!痹谧鳂I設計中給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量度和難度,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其各取所需,為每個學生創設一個練習、提高、發展的學習環境,讓全體學生都能在歷史作業完成中得到成功體驗,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 發展個性,開放作業
好的教學開放題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其創造力。新課程突出的理念,就是在做中學,以學生為中心,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個性的發展,把學生置于一個動態、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自主開放的學習過程。本人曾設計了一道關于漢武帝與匈奴戰爭的題目,要求學生每人寫一封寄自疆場的家書,提供的背景材料是:“漢武帝時代有一位中級軍官,參加征伐匈奴的重大戰役,在戰事告一段落后,他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家人,他在信中述說了所見到的事物,也寫了一些感想?,F在經由歷史想象你就是這位軍官,請你盡量以當時的情境來寫這封信?!痹擃}要求學生盡量去理解過去人們的觀念和思想,馳騁想象,深入其境,這給了學生發揮的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了學生學史的興趣。
四 關注熱點,現實作業
作為課程資源的社會熱點是指在社會生活中引起廣泛關注并在學生中產生較大影響或爭議,又與課程內容相聯系的問題。歷史教師應及時將生活熱點作為教學資源納入教學過程,體現歷史課的時代性、生活性、實用性和趣味性,增強教學內容的內在價值和吸引力,豐富歷史課堂。比如,在學習“羅斯福新政”時,針對學生普遍關注的金融危機,本人設計了這樣的探究題:“有人說奧巴馬上臺后遇到了同當年羅斯福上臺時相似的問題,是什么問題? 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就如何擺脫金融危機,請你為奧巴馬總統提幾條合理化建議。”
此熱點問題作業的設計,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去關注、思考歷史及政治的熱點現狀,使他們的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鍛煉他們的智力與能力,培養他們運用知識,嘗試思考和解決身邊生活問題的能力。
五 回歸生活,實踐作業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學生能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尤其是創造性地運用。因此作業不應該是為了考試而做題,教師通過個性化、活動化、生活化的課后作業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回歸生活本身,是教育生活化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學習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之后,本人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 每個同學向自己的爺爺奶奶或其他長輩做一次家庭調查,請他們講講“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時自己的經歷和見聞,也請他們談談對當時和今天的看法,看看人們對這些事情的認識有了哪些變化? 調查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集中對調查資料進行整理,形成書面材料。與人溝通,需要交際能力,形成書面材料,需要語言表達能力,開展這樣的生活化實踐活動,既有利于鞏固書本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全面、綜合的素質,更重要的是,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在潛移默化中變成了人們的情感體驗。
總之,作業過程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從習題的選擇、布置的形式、作業的批改、反饋的策略等,每一個環節都值得我們去研究、推敲,只有盡可能地優化每一個環節,才能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