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寫作能力是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對高中生進行寫作訓練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日常英語作文的教學中,有些教師對新課標中的寫作要求理解得不夠透徹,加上應試教育意識過強,導致了部分教師的作文教學脫離了科學的發展軌道,脫離了“為幫助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目標,走入誤區。
一 英語作文教學常見誤區
1.訓練素材偏離教材和學生實際
“寫作任務、話題等應與高中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生活體驗和語言能力相適應。”(教育部,2004)然而,不少高中英語教師甚至部分專家在選擇作文材料時,立足于成年人的思考角度,未能完全照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過分追求時尚、追捧熱點。如2009年江蘇高考英語作文是關于“鼠標”的話題。筆者任教于一所農村普通高中,對此感同身受。答題時,學生有兩點困惑:一是牛津高中英語教材涉及計算機等科技領域的相關知識較少,因此學生感到詞匯量貧乏。二是因家庭經濟條件限制或課業負擔重,農村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少,因此缺少計算機的相關信息。在高考試題的指引下,教師在平時英語作文挑選素材時也會存在相應的問題。
2.訓練模式過于單一
無論是高一還是高三,對學生英語作文的訓練基本都是遵循以下的模式:先由教師給出一個題目,學生動筆寫;然后,教師批改,學生修正;最后,背誦范文。幾年甚至十幾年來,這種訓練模式一成不變。筆者認為,這樣的模式過于單一,未能實現從多角度、多方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英語寫作能力的目標。同時,在教學中還發現不少學生提到寫作文就唉聲嘆氣,毫無激情可言。
3.評講形式過于乏味
學生寫完一篇英語作文后,一般由教師對作文精批細改或重點批閱,然后在課堂上對作文中出現的語法、用詞、句型結構上的錯誤加以修正,偶爾對作文的優點和不足加以講評。事實上,這樣的評講收效甚微,因為作文發回后,大部分學生只是粗略地看一下教師的評語和分數,就將作文束之高閣,不再理會。同時,乏味、重復的糾錯行為也極大地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英語閱讀教學應對策略
1.教材切入與生活延伸相結合
《牛津英語》教材的一大特點是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富有時代感;教材語言地道、優美,結構清晰,是學生們習作模仿的范例;而且每個單元的板塊各有其特色,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寫作要求。Task板塊旨在培養學生主動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在此切入寫作,學生可以學會在預設的語言情境中,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等活動獲取生活信息,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完成既定任務。
2.隨意訓練與系列訓練相結合
一篇高考英語作文不過150個單詞左右,但它不僅完成了規定的目標任務,同時又是表現作者思想、態度、觀點、建議的平臺。沒有平時材料的積累和到位的訓練是不可能達成的。
第一,隨意訓練。當前,高中生吸收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他們開始關注政治、社會新聞,尤其是時尚明星等。英語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契機,隨時隨地地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例如,介紹最近看到的社會新聞并對此發表觀點。這種訓練可以隨意地發生在課間閑聊時,可以在課前5分鐘熱身環節進行,也可以設置在English Corner等特色活動中。只要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積累的話題會越來越多,說起英語會越來越流利,寫起英文作文來也會下筆如有神。
第二,系列訓練。首先,以課堂訓練作前沿。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主陣地,教師有必要利用每節課的各環節來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例如,泛讀課時,筆者會設計“頭腦風暴”環節,即讓學生設想從標題可以看出文章會寫些什么,會以什么樣的形式開頭等;而在泛讀課結束后,筆者又會設計“思維延伸”環節,讓學生設想如果自己是作者會以何種形式結尾,如果續寫,會寫些什么?毋庸置疑,不同的課型有著不同的訓練模式,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創設條件,通過加強口頭訓練延伸到書寫訓練的目的,幫助學生學會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其次,以課后作業作補充。讓學生嘗試做一些課外練習,如利用黑板報開辟“英語園地”,鼓勵學生摘抄一些英語名言警句、詩歌等。這種作業能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領略英語語言的美,從而彌補課堂內容的不足,為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創設條件。最后,以周末訓練作升華。當然,只抓住課堂內外的陣地隨時隨地訓練學生英語的實踐運用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以“一周一練”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系統、正規的英文寫作訓練。
3.多向對話與單向傳授相結合
“單向傳授”是一種傳統的評講作文的形式,即教師點評、學生聽。筆者常用兩種講授模式:專題式和個案式。無論哪種作文都有既定的寫作任務,即專題講解的內容。但只講理論是不夠的,每個學生寫作文都是其思維的一次創造活動,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個案講評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這一環節筆者通常分兩步:首先,挑出優秀英語作文,印發給學生并分析亮點在哪里;然后,挑出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錯誤,分析錯誤的原因并糾正。
“多向對話”是指對作文的講評采取多維立體的模式,即全員參與點評。教師挑選出一些具有典型特點的作文,把交流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討論文章好在哪里,問題在哪里,如何寫得更好,甚至可以點評教師的評語,這種“點對面”“面對點”的多維互動模式,讓學生成了作文評講課真正的主人,思維的創新過程得到進一步升華。
“多向對話”與“單向傳授”兩種模式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論,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英語作文評講課上根據不同文章類型及學生寫作任務目標達成的情況采取合適的模式,從而達到最佳的效果。
三 結束語
總之,要想讓高中英語作文教學徹底走出誤區,教師先要自我解放,在教學中少些限制,多些鼓勵、引導,讓學生手隨心動。當然,高考英語作文評分標準的科學性也要求教師嚴把學生的語言關,從基礎抓起,這兩者缺一不可。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