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自然地理、生態環境是農村幼兒園教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寶應縣地處白馬湖湖畔,生長著各種各樣的農作物,利用其制作教玩具、手工藝品是筆者所在幼兒園的一大特色。河蚌殼、草莖、樹葉、各種植物種子在農村不是稀罕物,孩子們可以采集。這些自然材料具有天然的美色,具有豐富多樣的形態,稍作加工就會是一件件惟妙惟肖、生動逼真的作品。
這些神韻獨具的作品豐富了農村幼兒的生活,陶冶了他們的審美情趣,是對農村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不僅激發幼兒愛家長的情感,同時能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探索精神、豐富想象力等,還能使幼兒真正獲得動手操作和表現的機會,并且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創造精神。如何利用這些材料進行美育呢?
一 提供充足、多樣化的自然材料
為了讓幼兒在美育活動中高度發揮創造力,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豐富多樣的自然材料。這不僅能吸引幼兒的興趣,而且有利于訓練幼兒動腦動手能力。
1.利用其自然形態
讓幼兒抓起一把植物種子仔細端詳,讓他們去發現平時熟視無睹的這些種子,每種都有獨特的形態,即使是同一種種子,每顆也不雷同,一顆一個模樣。引導幼兒充分利用種子的各種形態進行廣泛的聯想、認真的琢磨,不加工或稍加加工就是一件頗富情趣的作品。比如,頂仁飽滿、根仁干癟的花生很像小鳥,頂仁干癟、根仁飽滿的花生又像小鴨,兩仁都飽滿的花生又像公雞、小猴的身軀等。因此,可以利用種子造型出與它酷似的形象來。再仔細看南瓜子,便會發現它的形態像荷花的花瓣、青蛙、魚的身體,豆粒平帖像蝌蚪,立貼像老鼠。只要細細琢磨,就會發現更多、更生動的一塊塊“璞玉”。
2.利用其自然色彩
每粒種子、每片樹葉、每根草莖都具有天然色彩。紅豆、黑豆、綠豆、黃豆、青豆、白豆,這些豆五顏六色,光澤耀人,其自然色澤是化學顏料所不能比擬的;葵花子、花豆紋理細膩有致,這種巧奪天工的紋理,高超的畫工也難描摹。孩子們剛開始進行美術活動就用如此鮮明的表現力、極強的材料,比如,紅豆像動物的眼晴,像花蕾;綠豆像嫩芽;冬瓜子像魚鱗……其物不用,有負天意。
3.利用其物理特性
在眾多的自然材料中,有的堅韌,有的細軟,有的可塑,應有盡有,不一而足。例如,在植物的秸稈中,最容易加工的要數高粱稈瓤了。它質地柔軟,可加工性強,一壓就扁,一切就開,任你雕琢,盡可表現各種形態;狗尾草莖又細又軟,可彎曲,可折疊,可編結,可粘貼,用以表現圖案的線條美,是很好的材料;狗尾草穗、茅草穗、蒲草穗等,質地蓬松,適合表現動物的毛皮和羽絨,以它們為主要材料的粘貼還更富于意境;高粱稈堅硬,折而不斷,又有特殊光澤,平帖、扦插都有用場;玉米棒的苞皮綿軟柔韌,能結成瓣,盤成團,用它做出的作品,天然質樸,鄉土氣息濃郁;棉花可撕、可拉、可絮;樹葉可卷、可剪、可拼;泥巴可拉、可團、可捏……都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二 提供多渠道的制作方法
如果幼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方法),也表現出了對制作活動渾厚的興趣,教師不給他們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幼兒主動參與的意識就不可能長久,也不可能更上一層樓。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確立以幼兒為主的思想,做到“導而不包”,給幼兒留出一定的空間。
1.粘貼的制作方法
第一,貼線條。在紙上用鉛筆畫好圖稿,在線條處抹上白乳膠,把選好的各種種子按線條走向依次排列整齊、粘好,做到外緣的齊平。此方法雖簡單,效果卻很好。
第二,粘平面。用草莖平貼時,先設計好圖案,再把草莖一根挨一根平貼,也可只粘貼圖案中某些部分。這樣粘貼出的圖案別有韻味。選用不同顏色的各種種子粘貼圖案的各個部分,使圖案色彩鮮明,也是平面粘貼的一種。
第三,以自然特征為主的粘貼。例如,取兩片蠶豆瓣,一上一下斜貼在紙上,上瓣畫出緊閉雙眼的貓頭,再用蠶豆皮剪出兩個耳朵貼上,并在下瓣旁貼下用蠶豆皮剪的尾巴,一只睡貓便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各種種子都可以仿此粘貼,如用南瓜子可以粘貼企鵝、老鼠、水鳥等。
第四,疊壓粘貼。植物種子的疊壓粘貼,效果更好。比如幾顆南瓜子疊起來可貼成荷花、葡萄。生動逼真的造型,仿佛散發出陣陣清香,令人賞心悅目。
2.立體造型的制作方法
利用自然材料的形態,琢磨加工出富有特色的造型來,這些造型像根雕一樣,耐人尋味。
例如,挑選籽粒飽滿的花生,在殼的頂仁中部用剪刀開一圓洞,但不要傷著里面的種皮,對著圓洞在背后插入一枚大頭釘,把頂仁固定住,然后用彩色筆在種仁上畫出娃娃的五官、頭發,根仁用花邊布裹起來,這就是一個花生娃娃。用花生還可以做出企鵝、熊貓來。
3.拼貼的制作方法
植物秸稈、草穗、麥稈等經過初步加工后拼貼出的圖案,樸實大方。
比如把高粱稈瓤用刀切開片,修邊緣,幾片排在一起貼在紙上,在其上畫出水牛鳧水、鳳凰展翅、魚跳龍門等圖案。用刀沿著勾畫出的邊緣切齊,再把圖案中的各個部分進行雕刻加工(指甲就能加工),使之呈浮雕效果,然后著色。
把高粱稈瓤橫切成片,用蠶豆瓣、菜豆瓣可以拼貼成各種圖案。高粱稈橫切以后還可以用以貼出松樹、梅花等造型。
狗尾巴穗、茅草穗通過修剪、彎曲,可拼貼出多種圖案,麥稈劈開后,粘貼成片,通過剪裁,也可以拼貼成多種圖案。
三 教育效果
利用自然材料進行的造型活動是一種美育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審美材料時,培養了幼兒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構思作品時,發展了幼兒豐富的審美想象;動手制作時,幼兒的情感投入到制作對象之中,產生了愉悅的審美情趣……這一造型活動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審美知覺、審美情趣和表現美的能力。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