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乒乓球運動是中小學體育課堂中經常開展的一項教學內容。有效設計和實施乒乓球教學游戲,對于克服乒乓球教學中內容單一、人多臺少等矛盾,充分發揮乒乓球運動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乒乓球運動 游戲 設計 類型 價值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4-0161-01
乒乓球運動是中小學生特別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乒乓球教學中,往往由于學生人數多而球臺相對少等原因,使學生在課堂中上臺練習或比賽的時間比較有限,同時,由于學生水平之間的差異,一些水平相對低的學生會因不如其他同學而漸漸失去興趣。因此利用乒乓球及其他相關器材設計各種教學游戲,既可以解決球臺不夠用的問題,還可以提高學生隊乒乓球運動的興趣,使學生盡快掌握乒乓球技術,成為少兒乒乓球教學中必要的做法。
一 乒乓球教學游戲設計的優越性
第一,發展專項速度及靈敏素質。研究表明,來球在空中往往會經過0.3~0.5秒的運動,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應判斷出球的速度、旋轉性能和落點,同時按照對手的站位快速決定對策,最后通過變幻莫測的戰術和巧妙快速的手法乘虛一擊而取勝對方,這體現了運動員良好的靈敏素質。
第二,發展耐力。乒乓球運動屬于球類運動中的個人對抗項目,大型比賽往往會持續幾天,且在改用大球后,增加了比賽回合,也增加了運動員體能消耗,因此運動員必須具備足夠的專項耐力來完成比賽。
第三,發展力量素質。在乒乓球競技中用力回球能加快球在空中的飛行速度,使對手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無法控制回球質量,進而處于被動狀態。所以,運動員必須具備較強的力量素質。
二 乒乓球教學游戲類型
第一,以激發興趣為目的的趣味型游戲。在乒乓球教學游戲設計中,要針對少兒年齡特點,充分發揮乒乓球器材作用,設計低技術要求、高趣味因素的趣味型游戲,拓展學生的運動思維,喚起其強烈的活動欲望。
例1:傳球接力。方法:全班學生分成若干橫隊或縱隊體操隊形排列,每隊人手一盆乒乓球(數量相等),游戲開始時,每隊第二人從盆中每次取一球從頭頂(或其他方向)向下傳,先傳完一盆球的隊獲勝。
例2:搶收搶種。方法:全班分成5~10人一組,每組組長拿一盆球自由撒向指定區域(撒播種子),其他同學迅速撿?。〒屖粘晒?,比比誰收得多。
這類游戲難度低,操作性強,在體育教學的準備和放松活動中運用得較多。
第二,以增加球感為目的的基礎型游戲。在日常乒乓球訓練中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些同學雖經一定時間的正規教學訓練,但卻提高很慢,而另一些學生雖未經規范訓練,卻往往進步很快或在實戰中取勝。究其原因,重要的一點在于有些學生雖未經規范訓練但平時“玩”球多,球感反而高于規范訓練過的學生,訓練起來進步也快。因此,提高學生的球感很重要,教學中可以設計以增加球感為目的的基礎型游戲,使學生能經常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提高對乒乓球感知與控制的能力。
例3:墊球接力賽。方法:學生分成若干組,游戲開始時,每隊第一人用球拍向上墊球,同時向前走,至標至線返回給下一人繼續,球途中掉落需從掉落處重新開始。
例4:移步換球。方法:兩球臺相隔3至4米,每臺上各放一只小盆,其中一只內放15~20只球,游戲開始時學生用側向滑步的方法每次將一只球從有球盆拿至無球盆,至全部拿完,用時最少獲勝。
例5:迎面接球接力。方法:3或4人一小組,兩小組為一大組在球臺兩端站好,游戲開始,其中一小組第一人開始發球,發球后立即跑向對方隊尾,對方第一人接球后同樣跑向對方隊尾,依次進行,球失誤后發球繼續,比哪一大組在規定時間擊球的次數,多者為勝。
第三,以提高技術為目的的比賽型游戲。組織比賽是檢驗訓練成效最直接的方法,也是促進學生乒乓球技術掌握和提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一節體育課上,要組織一次全體學生參加的規范完整的比賽比較困難。對此,可簡化正規比賽程序,嘗試設計游戲性的比賽,使它同樣達到正式比賽對學生的鍛煉效果。
例6:升降臺賽。方法:全班按男女分成4或5人一組,各組編號,游戲開始,每組進行3分制循環賽,一輪比賽完后獲勝場次最多的學生向編號高一級的臨近球臺轉移,獲勝場次最少的學生向編號低的臨近球臺轉移,再次組織比賽后繼續用上述方法調整學生位置,經多輪比賽后,學生往往都換了組,很有刺激性。
三 教學游戲設計價值與成效分析
第一,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廣泛的參與,推動氛圍營造。乒乓教學游戲對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氛圍營造有很大作用。
第二,有利于創建更完善的平臺,提升乒乓球技藝。各種類型的乒乓球教學游戲開展為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搭起了完善的平臺,學生技藝在游戲和比賽中得到提高,不僅學校里有校級隊,各班還有了自己的乒乓球球隊,有自己的種子選手。
總之,少兒乒乓球教學融洽了同學關系,增強了小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建立了游戲教學的良好氛圍;培養了小學生的頑強拼搏、戰勝困難的意志,訓練了學生的生存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只要我們把握要素,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定會讓乒乓球教學更有趣、有效,讓學生更懂得互助、明白道理,掌握技藝、鍛煉體質。
參考文獻
[1]徐本力等.“全腦型體育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3)
[2]徐本力.開發兒童運動和自己潛能的新途徑[J].生態經濟與能力開發,1997(2)
[3]全國體育院校成人教育協作組.體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