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生物課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他們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傳統的生物課擺脫不了教師的獨角戲式表演,教師滔滔不絕的演講式教學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一節輕松、和諧、愉快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積極參加討論、交流與展示,培養他們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努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每一位生物教師努力去精心設計,學會像孫悟空一樣有“七十二般變化”吸引學生專注于課堂,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實施。筆者在此介紹一下教學實踐中“吸引學生”的幾點做法:
一 理論應用于生活,吸引學生注意
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在教學中,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相聯系,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知識的實際意義,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還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講述探索生命的器具—顯微鏡的使用一課,讓學生聯系生活中醫生對病人病情的診斷除了普通的問診外,還要通過化驗,借助普通的顯微鏡或更高級的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患病部位的細胞組織等進行觀察分析,才能得出結論。沒有科學手段就可能使病人被誤診或耽誤治療,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后果。同時介紹顯微鏡在其他領域的廣泛應用,以此促使學生學習,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于解決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二 發揮情感因素,抓住學生眼球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于參與的先決條件。首先,教師要與學生多溝通,與他們交朋友,在生活、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他們對教師的愛;其次,教師要承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積極鼓勵和肯定每一個學生的每一次進步,從積極評價的角度看,即使是錯誤的回答也不是完全沒有價值的,如果處理得當,錯誤也會發揮積極作用。
例如,在講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一節時,教師應先讓學生利用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原則自行設計細胞的內部結構。同學們的假設雖然五花八門,但教師對這些“異想天開”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通過讓學生親手做臨時裝片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來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
三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欲望
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通過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創設各種具有啟發性的外界刺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起學生要弄懂、學會知識和技能的欲望。在課堂上巧妙地造成懸念,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通過靈活的提問將他們由觀察對象引向問題情境。同時,還要注意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其中。這樣,他們的思維才會更加敏捷,他們的創新火花才會迸發。例如,在介紹“人的性狀和遺傳”時,提出 “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雙眼皮或一單一雙,可子女卻是單眼皮?”在講人的血型時提出“父母的血液一定能輸給子女嗎?”這些問題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好奇,讓他們開動腦筋思索,積極發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四 巧用多樣形式,活躍學習氛圍
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固定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比如有趣的教學游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的懸念,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在上課時,經常介紹一些生命科學與解決人類及全球性問題密切相關的事例給學生,如介紹生物學在人體器官的修補、移植與人類健康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通過這些事實使學生放眼未來,立志努力學習和深入探索,興趣由此而生,學習才有動力。此外,也可結合生活中的趣聞軼事巧設疑點,激活課堂,提高實效。
初中學生對實驗都特別鐘愛,特別是讓他們自己動手做的實驗。例如,做模擬眼球成像的過程實驗,此時學生對實驗本身的興趣就會遷移到有關的知識上,激起他們探索知識的熱情,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下獲得有關知識。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特征、生理特點、進化方面等知識的學科。因此多媒體的應用在生物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而且還能實現大與小、遠與近、快與慢、虛與實之間的轉換,并且具有信息量大,傳遞方便等特點。多媒體可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
五 競賽中顯身手,學習熱情高漲
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強,將競賽引入生物教學中,對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極強的催化效果。競賽可以分口頭辯論、筆試、操作賽等多種形式進行。
教學中還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開展自制學具比賽;改進實驗比賽;看誰細胞結構圖畫得最好最快,看誰的實驗操作最標準,看誰做的題目又快又準確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勝的機會增加,激勵的作用將會更大,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
六 結束語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從而構建生物高效課堂。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