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很多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初中的時候成績不是很好,有很多人在初中的時候就把老師的批評當家常便飯,以致到了職校再聽不進老師的任何教育,這時就需要老師施展語言的魅力來轉化這些“后進生”。
關鍵詞:評價;語言;學生管理
由于職業學校的學生年齡小,整體素質不高,學生沒有高考的壓力,很容易受各種誘惑。在這樣的環境下,怎樣管理好這些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是技師學院老師每天要面臨的問題,筆者通過工作中的案例,從“語言評價”這個側面,描述了對學生陳××的轉化過程。
我是機電系的一名班主任,帶的班級是11數控班,該班共有學生44人,男生34人,女生10人,班級男生多,調皮的學生也多。有個學生叫陳××,剛開學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課從來不聽課,大清早上課就開始睡覺,睡醒了就玩手機,要不就逗同桌說話,做各種小動作,每次布置的作業他也從來不主動做……各任課老師課后老來“告狀”。為此,我找他談了很多次話,剛開始,他態度還算不錯,給我的感覺是肯定會有所改變,可是等到了課堂,他又恢復原樣。難怪教過他的老師會用一些極端的語言去評價他:神經、毛病、差勁……漸漸地,我也開始克制不住自己,開始對他批評,可是,批評對他明顯沒有作用,帶來的只是他變本加厲地不認真上課,甚至故意擾亂課堂秩序。
我開始找原因,找問題的關鍵所在:陳××的這種表現是從初中帶到職校的,所有教過他的老師都對他沒有一點好的評價,總是不斷地批評、再批評,我想:如果對他換一種評價,會不會讓他產生一點上進心呢?于是,我開始改變自己,每天努力在他身上尋找優點:他遇到喜歡的課不講話,主動打掃衛生,主動寫作業等等,于是,我經常利用晨會課表揚他:陳××同學今天又有了進步,希望大家以他為榜樣,努力改變自己,力爭上游。慢慢地,我發現他上課聽的時間相對多了,不再故意擾亂課堂秩序了,課后也開始寫作業了……
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在17歲左右,剛進入青春期,反抗性極強,他們常常很沖動,很叛逆,這是因其自我意識開始樹立,如果大人稍加約束,就會產生反抗心理。很多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初中的時候成績不是很好,有很多人在初中的時候就把老師的批評當家常便飯,以致到了職校再聽不進老師的任何教育,這時,需要老師施展語言的魅力來轉化這些“后進生”。“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闭Z言不僅能刺激一個人的思維,而且能影響一個人的情感和行為。教師的評價語言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積極的評價語言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師對學生采取怎樣的評價,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教師應以鼓勵為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教師的評價語言應該具有明確的導向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抬起頭來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巧用、善用評價語言,理解、尊重學生,才能使評價結果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探究,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有一句話這樣說:“教師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雖不是蜜,但可以黏住學生;雖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學生。”讓我們都來關注課堂評價語言,在課堂中,針對動態生成性資源──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興趣、情緒、學習方式,乃至錯誤的回答等,巧妙而恰當地進行課堂評價,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喚起學生豐富的情感和極大的學習興趣,從而給學生以鮮活的課堂生命力,使他們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激發繼續探索知識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使評價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使教與學達到更高的境界。
事實證明,鼓勵比批評、指責更能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在鼓勵學生時,要培養其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這樣就能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使他們進步、提高。在學生的眼里,教師的信任就是力量,教師的信任就是最高的獎賞。它能使學生產生被尊重感、親密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因此,教師對學生如果能多一些親切的鼓勵,衷心的期望,那么,教師的話語就會如春風化雨滋潤學生的心田,揚起他們奮進的風帆。另外,肯定學生與批評學生還可以很好地結合起來。一位優秀班主任告訴我:人總是喜歡聽好話,學生也不例外。在批評前,先肯定他一兩項成績,再批評他的缺點。這樣,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很好地調動他的上進心,使學生更好地改正錯誤?!皵怠鄙^,不如“贊”生一長,及時地肯定學生,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與發展,還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文明班風,促進全班學生進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尊重學生,認真傾聽每一個學生的聲音,放大學生的優點,發掘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把肯定、贊賞及時傳遞給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幫助他們產生快樂的內心體驗,增強自信心,推動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同時關注自己的評價語言,做到在評價時不敷衍了事,語言不單一平談,要從多方面、多角度、細微處觀察后再去評價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秋紅.教師的課堂提問行為反思.教學與管理.
[2]雛林森.新課程下的教師課堂評價[J].甘肅教育,2005.
[3]吳遠.多校區大學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中國高教研究,2003.
(作者單位 江蘇儀征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