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并得到相應的發展是新課標的要求。這其中當然包含學困生,即學困生也應得到相應的關注,得到相應的發展。而學困生轉化是當代教育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人說培養優生不是水平,轉化一個學困生才顯功底和實力。陶行知曾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轉化學困生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責任。
一、了解溝通,建立關系,打好基礎
每個學困生的形成都有各自的原因,只有調查了解,摸清情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采取針對性措施,對癥下藥醫好頑疾。
1.全面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
如,學生的家庭情況、父母的工作情況、學生的興趣、習慣、品行、交往情況等,并對此做好記錄,以便因人制宜制訂措施。
2.促膝談心,消除師生隔閡,打開心靈之窗
經常和學困生談話,建立感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消除數學學習中的畏難情緒,使他們親師樂學。
3.爭取家長的支持配合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之星,轉化一個學困生就是給一個家庭帶來希望,因此,多和家長溝通,用成功的事例引導家長愛護孩子,并和家長共同制訂適合的轉化方案。
4.爭取學校、社會的力量支持
在學校多搞一些有益的活動,如,聽青少年成才報告會、愛心教育報告會、法制報告會等,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多和學困生常去的社區建立聯系,防止他們沉湎于網吧或網絡游戲而不能自拔,這樣有利于學困生轉化的鞏固。
二、建立激勵機制,常用激勵語言,善用愛心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1.建立激勵機制
平時可以和學困生訂立一個小小約定,達到某項目標給予及時獎勵,及時兌現表彰,強化學生的成就感,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課堂上多用激勵性語言,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多鼓勵,少批評。
2.加倍關愛學困生,排解其心理壓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
學困生常因學習差而飽受批評和歧視,有較強的自卑感和較大的心理壓力。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興趣愛好等給予關心、支持、幫助,提高他們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用愛心喚醒其內心深處對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潛在的學習動機。
3.提倡賞識教育,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學困生對數學有厭學和畏難情緒是常見現象,解決學習中的障礙,消除畏難情緒成為轉化學困生的又一關鍵步驟。曾經有一個同事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要求各組成員給自己的組起一個催人奮進的名稱,什么“喜洋洋組”“百花盛開組”“所向無敵組”等,把各小組的進步表現寫成材料張貼在墻上,讓師生共同欣賞,還開辟個人風采專欄、悄悄話專欄等。這樣做的結果是,為班級爭光成為全體師生的共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大增。賞識教育法的創造者周弘曾說:“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越來越壞。”試想,有誰不希望有人賞識自己呢?學困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為此,數學教師要善于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用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去找,并對其給予肯定激勵,幫助他們在學習中建立自信。一句話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讓我們用賞識、愛心來促進學困生進步吧!
三、重視學困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并以此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
數學學習不是營造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因此,要把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并據此建立新的知識大廈。
學困生常常在所學的知識中有斷層,已有的知識經驗也各不相同,我們需要針對性地加以彌補,否則新的知識大廈將無以構建。如,初二時,部分學困生在學習分式時竟說一點也聽不懂,經調查得知他們對分解因式部分的知識一無所知,無奈,我只好利用自習課給他們補分解因式這一課。更想不到的是學困生在學習反比例函數時,提問小學中學習的反比例關系時極少有人知曉。為此,我又為他們補這一斷層。通過不斷修補斷層,并及時據此構建新的學習內容,學生的知識鏈條日趨完整,在各種測試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由此可見,修補學困生的知識斷層,關注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能較好地消除學困生學習中的障礙,使他們的學習取得較大進步。
四、鼓勵提問,勤于輔導
1.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勇于回答問題
學習中有一著名的邊界理論,即知識越多,已知與未知的邊界越大,想問的問題也越多;知識越少,則已知與未知的邊界越小,想問的問題也越少。學困生屬于小邊界類型,他們不知道如何提問,也不想去提問,又有一種賬多不愁的心境,即不會的東西太多,以此不去提問,心安理得。殊不知解決問題是求學之道,因此,教師要有效地設置問題,鼓勵學生提出疑問,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信心。
2.勤于輔導
輔導要勤,要及時,輔導要遵循學習的遺忘規律,合理及時,防止所學的新知識變成舊問題。輔導不拘形式、時間和地點,在一切可能的時間,以一切有效的方式均可進行,防止學生惰性的出現。另外,要注意學習方法的輔導,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平時備一個錯題集,將常犯的錯誤歸納整理,考前要翻看復習。
3.結對幫扶,建立互助小組
同學之間結對幫扶更直接、更方便,更易溝通。在安排座位時,可把一對一幫扶結對的同學安排成同桌,這樣既有利于同學幫扶,又可防止兩極分化。
五、對學困生采用特殊的政策
初帶學困生,很不適應,方法常會落入俗套,用以往的手段、措施來教學,結果往往是失望、焦慮、生氣隨之而來。出現這樣的問題在于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對學困生沒有特殊的政策。
1.作業特殊
因為學困生只能完成最基礎的作業,所以,作業量應少,難度應小,要求應低,批改宜優先,宜面對面,宜當堂批改,及時糾正。
2.課堂特殊
學困生課堂參與程度不高,教師對他們應降低要求,創造條件和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優先回答問題,及時總結表揚,回答錯了也不可批評責罵。只要有勇氣回答問題就是好學生,保護學困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上黑板優先,批改優先,充分體現教師對他們的重視,盡可能讓他們經歷成功的體驗,以此鍛煉他們的勇氣,強化成就意識。
3.評價特殊
數學學習中對學困生應以鼓勵為主,看他們的長處、優點、進步,并加以夸大,給予相應的精神和物質獎勵,這樣,他們就會充滿希望,學習就會更有動力。
六、培養堅強意志,鞏固持久學習動機
意志薄弱是學困生的弱點,他們的學習動機不持久,因此,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尤為重要。
1.堅強的意志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常給學困生講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如,陳景潤如何邊走路邊思考問題,歐拉在遭遇火災、雙目失明的條件下靠頑強的意志背出燒毀的數學手稿,華羅庚年輕時不顧路人的冷嘲熱諷,堅持數學學習,終成一代數學大師的故事,以此激勵學困生學習。
2.設置困難情境,堅定學困生克服困難的決心
適當設置困難情境,讓學生在付出一番努力后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堅定他們克服困難的決心。以古詩“世上無難事,在乎人為之。不為易亦難,為之難亦易”激勵他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
學困生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改變他們的數學學習習慣也非一日之功。因此,需要數學教師耐心細致地工作,切不可急功近利,一曝十寒,否則就會前功盡棄。要為他們設置不同的發展目標,循序漸進,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相信學困生走出困境指日可待。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東海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