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在實際科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體會,闡述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在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優勢與弊端,在教學手段多樣化的今天,教師應該正確看待和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科學教學;利與弊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課改的進行,教學手段也進行了大的改革,多媒體教學作為新的教學手段,在各種類型的課程中得到提倡,并且越來越被大多數教師接受和利用,我們更多地看到了它的優點,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深深感覺到多媒體教學同其他教學手段一樣有優點,也有局限性。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在科學教學中的優勢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集聲音、動畫、圖片等于一體,可以在教學中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而多媒體教學中所體現的藝術性同時也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知識,因為多媒體教學是綜合多種教學手段的,那么它所傳遞的內容就不是單一的,除了它所反映的教學內容,還有其他的方面,比如,音樂的欣賞、色彩的視覺效果等方面,都能傳遞信息,給學生一個美的享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存儲信息量大,提供大量閱讀參考材料,提高教學效率
在科學教學中,有許多科學史實及科學科技信息,一般的教學方式很難向學生傳授,應用多媒體可以將它們展示給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信息。而且多媒體可將有關信息具體地展示出來,從而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科學教材中,許多知識較為復雜,一般的教學手段很難講述清楚,或很費時,我們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它信息量大的優點,將很多內容整合到媒體上,從而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接受大量的信息,并對完成教學任務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如,在講述生物部分時,動物的分類內容很籠統,很復雜,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不但能講清每一種類型的特征,而且能舉出大量的例子,通過相應的圖片與之對應,讓學生有一個很好的感性認識,一般的教學手段是很難做到的,但利用多媒體后,學生能很快地領會。
3.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破教學難點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他的《發生認識論》中指出,人類對于知識的掌握總是從感性過渡到理性。教材中的某些內容比較抽象或復雜,年代久遠或地域空間概念強,學生感到陌生,教師也難以用語言講清,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突破這些難點。而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共同作用以強化感知。
如,講述有關血液循環內容時,因為這部分內容復雜,并且學生的儲備知識不足,所以,理解起來很難,我們可以借助于媒體,制作出血液循環的動畫圖,演示出血液流動方向及心臟變化情況,學生通過直觀教學,能對這部分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并能對教材知識起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作用。
4.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輕松、豐富的學習氛圍,陶冶了學生情操
多媒體教學以一種全方位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一個美好的世界。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給學生一個更好的學習空間,在音樂的帶領下,在動畫生動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圖片展示下,運用其聲像效果和感染力強的特點,為學生營造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科學研究情境,通過內心體驗,引起情感共鳴,自覺地接受熏陶。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更能體會教學內容,這樣的新鮮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中學生由于長時間坐著上課而帶來的疲憊,也能調動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
二、多媒體教學手段在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在科學教學中有著不可否認的優勢。但是,應該看到,雖然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也應該看到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實際教學應用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制作課件很費時,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軟件
制作課件很費時,需要借用一些軟件,如,PowerPoint,Author ware,Director,Flash、幾何畫板等,需要教師利用課余時間操作及進行培訓,從某種程度上給教師增添了一定的負擔。
在制作課件時,要查找大量的資料,教師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操作很熟練,一般也需要三四個小時才能查找到所需資料并制作好幻燈片,而教師平時的工作量一般都很大,要對課本進行備課,學生作業進行批改等,如果每節課都準備多媒體教學,老師會感覺力不從心。
2.容易造成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依賴,也不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多媒體有其優越性,許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投影的靜態展示功能、幻燈的實景放大功能、板書設計的靈活機動功能、教學模型的空間結構功能等,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所以,當前許多年輕教師將多媒體教學看成是教學手段中的最好方式,并將它看成是一種教學“時尚”,從而忽視了傳統教學中的優良方面。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其局限性,在科學教學過程中,部分科學內容,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實驗能力、閱讀課本能力)的培養,利用多媒體教學反而沒有傳統教學方式效果好,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科學學科的學習中,也要求學生對各類文本資料進行分析,有其自己的觀點,而現在的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將許多信息資料先壓縮好,以教師自己的觀點展示給學生,從一定程度上,不能充分體現當前教學的主旨: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理念,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
教師的教學能力應包括許多方面,教學方式的全面性是一個好教師所必備的條件,因材施教,因時施教是教師應當具備的素質。但如果多媒體教學手段過多使用,可能會造成教師對多媒體的過分依賴,在遇到特殊情況,如,停電、電壓過低等原因造成不能正常使用多媒體時,教師措手不及,無法完成教學的現象就會發生,從而影響正常的教學。從長遠來看,過分地依賴多媒體教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只能停留在媒體的放映上,而真正的全方位的教學能力得不到提高,勢必影響教師的成長。
3.縮小了學生思維想象的空間
多媒體能給科學教學帶來直觀、生動的“畫面式”和“形象演示”的教學方法,但是對于科學課而言,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科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形象和抽象思維能力。而在多媒體教學中,過多的是教師將所有內容整理好,將所有難點通過形象化的圖片及動畫展示給學生,省去了學生思考的過程,從而縮小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生只能是學習已有的知識,不能得出自己的結論,更談不上創新,勢必回歸到“填鴨式”教學過程中,這與現在的課程改革大相徑庭。
4.淡化了課堂上師生情感的交流
課堂教學的精妙在于藝術性地激發學生的情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其產生頓悟,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而不是把預先設計的教案表演得淋漓盡致。在教學中,我們應當靈活變通,并發揮師生之間的互動作用,教師的語言、板書、黑板畫,無不對一堂活生生的課堂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我們過多地注意媒體前后的連貫,學生也只注意媒體的展示,師生都沒有真正做到互動,從而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在課堂中,教師一個手勢,一個恰到好處的提問,一個笑容,都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們可能顧及不到所有方面,這樣對學生的學習及思維的培養起不到好的作用。
5.限制了學生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將保持對自然現象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養成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學會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們解釋常見的自然現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初步養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讓學生多動手,如,實驗操作,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進行操作。這在多媒體教學中很難實現,學生只能觀看現成的圖片及實驗操作步驟,最后會給學生“眼高手低”的誤導。
6.易使學生不明重點,不能很好地把握學習的基本內容及操作要領
在教學中,大家都發現,應用多媒體教學后,學生的學業成績并不能明顯提高,甚至比普通教學手段教授的效果還要差,總感覺到自己的付出全是白費。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課件中過度采用與教學內容無直接關系的圖像、音樂、動畫等,使學生把更多的注意放在精彩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上,而無法專心于這些畫面和音樂所蘊含的教學內容,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另外,由于使用媒體過程中,在各個頁面之間切換,學生很難明辨什么是重點內容,也無法對所學內容進行系統整理,在一節課上過之后,可能除了頭腦中的一幅幅圖片外,什么也沒有(沒有筆記,沒有重點知識內容等)??上攵谡n堂上沒有消化所學知識,在課后又無法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成績和能力肯定得不到提高。
三、問題與展望
在教學過程中,任何教學方式無所謂好壞,關鍵是我們如何利用的問題,用得好,有利于教學,用得不好,可能不利于我們的教學。多媒體教學有其獨特的優點,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它,用它來服務于現在的教學,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我們必須借助其他的教學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能不用多媒體時,盡量不用多媒體”。另外,作為教師,要從多方面充實自己,不能將自己的教學拘泥于某種教學手段中,這樣會不利于自己的教學和自己的成長。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取各種教學手段的長處,從而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與知識技能達到很好的統一。在科學教學中,不要輕易用媒體代替實驗,也不要輕易將學生學習的難點都急于用媒體表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將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加涅.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 浙江省桐鄉市濮院桐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