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文教學為有效作文教學的探索和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作文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真實的自己。
關鍵詞:有效;新課程;作文教學;語文素養
縱觀語文教學,作文教學雖然產生了許多模式,但仍呈現不景氣的局面,不少學生不愛寫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襲范文,導致語文教師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學無計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讓學生大面積提高作文成績。如何教作文,如何寫作文,一直困擾著眾多的教師和學生。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為當前中學作文教學尤其是有效作文教學指明了方向。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憑借,教材編排規范、有序、科學,常常是教師指導寫作的典范。同時,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名篇,它們不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而且有著生動恰當的表達方式,因此我認為有效的作文教學應從教材指導寫作開始。
一、體會文本之“美”,實現審美創造
《春》是朱自清先生寫的一篇語言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語言十分鮮活精美,就這一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而使其產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我安排學生進行仿句或作文寫作的訓練。基于審美欣賞的教學中對該文語言的細嚼把玩,我讓學生對文中的短句和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語句進行仿寫,通過練習錘煉語言,使表達更趨精美。同時也安排學生模仿《春》一文的寫作進行整篇作文的訓練,突出語言表達的和諧性和感染力。引導學生在表現客觀生活方面,能抓住對象的特征進行描寫,并攜帶自己對對象事物的生動感覺,努力實現審美創造。
二、揣摩文中的“情”,以情激情
學習課文是為了更好地運用,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熟讀文章的過程中,不僅掌握文章的基本脈絡、結構布局,更要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內容,并從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心靈的啟迪。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不論是口頭語言還是書面語言,無不滲透人們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教師應當注意捕捉這些動情點,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
《背影》是父愛名篇,如何讓“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的文章,來震撼學生的心靈。在讀《背影》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父愛的無私與無價,我讓學生充分讀,充分感悟,精心設計了一些環節,如:師生共同分析這次買橘子的“背影”。我首先向學生介紹了我們理解“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應該放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下,接著師生詳細分析作者是怎樣寫這次“背影”的。先總寫“背影”的總輪廓:“帶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身軀是“肥胖”的,步履是“蹣跚”的。分析到這,我就問學生:“這樣的父親去買橘子容易嗎?”學生回答:“不容易。”接下去我又問:“買橘子時更不容易又表現在什么地方?”學生回答。“買橘子的過程。”我又問:“是通過什么描寫手段?”“動作描寫。”學生回答。“那么有哪些動詞?”我繼續問。學生回答:“探身、穿過、爬上、攀、縮、傾、抱、放、爬下。”接著,我總結:這整個背影的動作過程都是從兒子的眼中看到的,以至于感動得兒子流下了眼淚。“背影”是一個聚光點,照徹了父愛子的一片深摯感情;“背影”如一幀高潮的藝術攝影,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腦海里。自己的父親和母親又是如何愛自己的?學生受到啟發,進一步升華感情。學生在發言中說,父母愛護子女,子女尊敬父母,是家庭生活中也是社會生活中所提倡的道德情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背影》抒發了這種尊老愛幼的道德情操美,在今天仍然起著教育作用。正是因為學生感到了“情”激情,親情才會從筆尖流露。課后我讓學生模仿《背影》中描寫人物的方法與樸實感人的語言特點,來寫半命題作文《 的父親》。同學們的寫作令我很滿意。事實告訴我們,有了真正發自內心的“從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實感,就能做到“寫山能情滿于山,寫海能意溢于海,甚至讓作品富于永久的生命力。
三、仿練結合,挖掘課本資源
我們常常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適度的拓展,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有時還指導學生根據文章的格式練習寫作,如補充課文情節、讀編故事結尾都是練筆的好方法。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的一篇小說,最初發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國《高盧人日報》上,后被收入短篇小說集《羊脂球》。這篇小說在選為課文時,被刪去了開頭和結尾兩部分。在分析這篇小說之前,我們先把課文刪掉的部分補全。原文開頭是:一個白胡子窮老頭兒向我們乞討小錢,我的同伴若瑟夫·達佛朗司竟給了他五法郎的一個銀幣。我覺得很奇怪,他于是對我說:這個窮漢使我回想起一樁故事,這故事,我一直記著不忘的,我這就講給您聽。事情是這樣的……原文結尾是:此后我再也沒有見過我父親的弟弟。以后您還會看見我有時候要拿一個五法郎的銀幣給要飯的,其緣故就在此。人教版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三題題干是:這篇小說在選作課文時,刪去了開頭和結尾兩部分,現照錄如下……和同學們討論一下,保留與刪去這一頭一尾,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刪去開頭和結尾,能使小說情節線索清晰,不枝不蔓,主要人物關系表現得更清楚。課后我布置了寫作練習:假如菲利普夫婦在游輪上巧遇的是個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是怎樣的?請設想一下,用150個左右的字完成。同學們寫得相當精彩。課文的主題在文章中具有靈魂和統帥的作用,是文章的核心及最本質的東西。主題的創新要在廣泛掌握信息的基礎上,在實踐活動中產生自己獨特的感受。要破除流俗的觀點和自己單純的主觀認識,“發前人所未發”。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行主題創新。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一部分,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語文課本是學生最好的作文書,作文教學應從文本著手,在讀文教學中切莫忘了作文教學,一定要讀寫結合,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在讀文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這是一項重要而富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需要教師不斷地摸索,實踐創新。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