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研究的作用日益體現出來,要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開展全員化的教學研究活動。因為農村學校教師人數普遍偏少,所以需整合學校、教師、學生等各方面的資源,形成合力,形成有規劃、有實效的研究活動。而好的策劃是成功的開始,因此在教研活動開展前要進行很好的策劃,一個學年、一個學期、一次活動,都應該有認真策劃的方案,不同層次的方案又是指導和具體體現的關系,不能單獨地孤立出來。如一次教研活動,有明確的活動主題,而主題又是來自上一層次的方案。農村學校尋找的主題應當是當前的教育熱點與本校實際的有機結合,并能將學校中現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
一、教師與學生資源有機地結合
1.提高教師的參與度
在設計方案方面就應該體現全員參與的意識,讓全體教師都參與其中。一次教研活動可以安排一位主持人和多位發言評價人員,并讓其他人員能參與到書面評價中。而這需要在活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讓參與的教師都能發揮智慧的火花,且不僅僅是旁聽者,不同的活動主持人和發言評價人員能進行合理的輪換,讓平時參與性不是很積極的成員成為主持人和發言人,參與到活動的核心環節中。書面評價體系在活動前也需要很好的策劃,如:一次教學研討活動,可以將評價分為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學生活動、課堂氛圍、教學效果、教學特色六個項目,參與的教師可以選擇適當的項目進行詳細的評價。教研活動結束后要收集每一位參與人員對活動的反饋信息,并做好總結和評價工作。讓參與人員帶著問題和任務來,通過積極的探究,帶著解決方案離開。
2.將學生融入教學研究活動中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優秀的學生。農村學校的學生缺乏的往往是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教研活動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并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在以學生為對象的研究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教學研究變得生動、真實起來。
二、教研活動要體現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教學工作主要載體就是人,如何在教研活動中體現人本思想,應該從學生和教師的個性需要入手。教學研究的主題、研究的方式、研究的時間,應當充分考慮農村學生和教師的特點,從和諧的人際關系入手。
1.教研計劃親切化
計劃內容的遣詞用句不要那么死板,可以使用活潑生動的語句。計劃可以采用書信的形式,稱謂可以使用如“各位親愛的同事”“各位同甘共苦的教研組朋友”等。計劃主要內容的詮釋不要采用像“必須完成”“嚴格執行”“務必遵照”之類的詞語,可以采用如“請完成”“合作執行”“謝謝配合”等相對親切的詞語。計劃的結尾,還可以加上真誠的要求和溫馨的祝福語,如“懇請各位同事大力支持,積極配合。以這樣的形式和風格制作的教研計劃能大大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也能拉進教師之間的距離。
2.活動的形式生動化
每次活動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安排在不同的地點,有時候可以安排在會議室,有時候可以安排在優美的大自然中,有時候還可以安排在先進的兄弟學校。活動的時候主持人要積極創設和諧、團結、溫馨的氛圍,可以準備一些特色小吃;活動之前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下進行的教研活動,充滿人情,充滿和諧,有助于教師更投入、更熱情地進行教學研討。
三、教研活動產生內在動力
為了保證教學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加強學校的科研管理,充分發揮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學校應該建立一套激勵機制,把與教研活動相關的活動過程和成果用分數一一量化,并做好積極的表彰、宣傳工作,使教研活動成為光榮的自覺的任務。研究教師和學生的行為規律,以非強制性的方式,使參與活動的人員心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的意志變成他們的自覺行為,使教師和學生能自由地展現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獨特的魅力,從而使教研活動充滿動力。
農村學校除了要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從人的情感需要和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管理的方法。而教研活動是很好的載體,如果能形成一套全員參與、人性化的活動制度,我們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認真的同時,就更追求工作創新有效、和諧共處的境界,那么我們工作的環境空間就會充滿舒緩、寬松、和諧的氛圍,農村學校便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
(作者單位 浙江省瑞安市湖嶺鎮鹿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