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伙伴,要以學生為主體,勇于實踐,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探索更高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探索實踐,推陳出新,真正實現素質教育“育人”的目標。以下是本人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幾點探索嘗試。
一、運用串聯法進行課堂教學
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要抓住歷史發展的線索。它就像漁網的收縮繩,只要抓緊了它,所有知識就會被全部網羅起來。發生時間、事發地點、主要人物、事件過程是構成歷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把這幾個要素講解清楚,而這一點,正是歷史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點。上述要素同時也是歷史學習的主要線索,利用它可以把基本的歷史內容串聯到一起,類似于用線串珠子。比如,根據時間的先后順序,羅列各重大歷史事件;以空間變換為線索,根據分布的區域或者不同國家進行歷史講授;按照人物的活動情況進行講授,因為典型歷史人物的事跡往往反映一個時代的發展情況;如果以歷史事件為主要線索,只要把事情的起因、經過和最終結果講解清楚,就可以掌握一段歷史的興衰歷程。
二、有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已經成為開展歷史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多媒體的輔助功能,教師可以把教材中描述的景觀和人物形象以一種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表現出來,其趣味性遠遠超過單純的口頭講述和板書。例如,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這一節中,“德國法西斯建立的主要原因”是一個教學難點,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實施教學,先將“德國衰退”的形勢用柱狀圖表示出來,再出示“一戰前的歐洲”和“一戰后的歐洲”兩幅地圖讓學生比較,并用不同的顏色突出德國地理位置的變化,隨后展示出《凡爾賽和約》中處理德國的相關規定,最后,運用簡單的語言引導學生回憶、理解德國長期處于君主專制統治下,缺乏民主性,魏瑪共和國在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及經濟問題時,已無能為力。這樣一來,教材中的教學難點就被逐一突破了。
三、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素養的培養
作為歷史教師,首先應該明白歷史教學是一門以知識教育為主的學科,其道德行為的教育指向并不是社會的道德行為實踐,而是一種以知識認知為主要特點,以模仿為主要形式,使學生處于一種臨界狀態的預備教育。其次,準確揭示歷史人物產生道德行為的動機。最后,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培養,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作為歷史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將歷史榜樣和自己的行為聯系在一起,并正確指導學生處理好個人與國家、集體之間的關系,提高自己與他們交流交際的能力。
總之,隨著時代和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更新,新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會不斷涌現,作為歷史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吸收、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才能掌握多種好的教學方法,并將其成功地應用于實踐教學中,這需要廣大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努力積累和總結,并探索出一條適合現代教育的好的策略。
(作者單位 貴州省六盤水市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