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談的創新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素質,它包括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個性等要素。創新教育是通過引導者——教師,運用創造性思維教學策略,提供創造的環境,激發創造者——學生的創造動機,培養創造的人格特征,以發揮創造的潛能,引導創造的行為和結果。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與進步的靈魂,那么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開展創新教育呢?
一、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我們的課堂往往把學生的時間幾乎全部占有,教師或者不停地講課,或者不停地做題,我們自己感覺學生只有認真聽課才是好學生,完全不在乎學生有沒有什么時間去思考問題,學生是不是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感興趣,那么這種教育之下,何談讓學生去創新呢?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認識到新課程的素質教育更注重的是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更多地要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我們的課堂要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空間,要把問題設置得更有效,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經讓學生感到很疲憊,他們對這樣的課堂沒有什么興趣,上課睡覺、打游戲、聽歌曲、說話等等問題自然會很多。要改變這樣的課堂,不是依靠教師的懲罰和打罵能解決的,而是需要教師思考問題出在哪里,今后如何解決才對。要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于觀念的更新,只有教師的觀念更新了,才能在課堂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教師要善于營造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
如果我們把課堂比喻成一潭水,那么學生就好比是水里的魚,如果水是活的,魚就可以健康成長;如果水是死的,魚就可能會窒息,所以我們的課堂要變成活水,才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呼吸。這就需要教師創設生動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動起來。
比如,我講授雅典的民主政治時,讓學生來表演一段反映當時狀況的情景劇,然后結合劇情來回答問題。這樣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更好地去思考問題。講授探究課的時候,課堂可以讓學生來講,課前的準備,課上的講授,對他們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很有效果的。營造教學氛圍的手段很多,教師可以補充材料、講講歷史人物的故事、讓學生看看電影視頻、組織學生辯論等等,教師要根據課堂的情況和授課的內容,恰當地選取合適的方式,設置歷史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對他的震撼。這樣才可以激發他去探究、去思考、去創新,擴展思維,更多地給學生創新的場合和機會。
三、在課堂上教師要會創設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上可以設置的問題很多,但我們的問題設計要科學化,要有針對性,要有深度和探討的價值,而不應該是簡單地找找書就可以回答的,如果這樣,是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的。比如,我們講羅斯福新政的時候,我就設置了這樣的兩個問題:(1)你如何看羅斯福新政的階級實質?(2)羅斯福新政用國家政權干涉新政,你能夠得到怎樣的認識?這兩個問題看似簡單,想回答明白還真有些困難。
所以,我在課前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在課題上把學生分成兩組,進行研究討論,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實質,結合史實來完成問題。課堂的效果還不錯,學生的興趣很高。這樣,課堂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思考、討論,最后得出結論,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對于學生今后步入社會也是大有益處的。
總之,正如愛因斯坦說的:“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所以,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讓學生真正地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我們自己也要不斷地研究、探索,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通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