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油田人民生活水平和審美藝術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家居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室內的裝飾也開始關注起來。因此,《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制作》的教學會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們對室內裝飾的審美情趣。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的意義
《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制作》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課內容對學生是很有吸引力和挑戰性的。“用教材而非教教材”也是現在美術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所以,在內容的選擇上更注重選擇學生喜聞樂見并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作品。在藝術表現形式和材料的選擇上,要關注敦煌獨特的地理環境,制作時要結合本地的天然材質,既是對本土資源的一種開發和利用,也更能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
二、設計理念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在本次教學中嘗試使用了“學案導學”。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式,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載體,以教師的指導或輔導為主導,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目標。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觀,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學生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具備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設計的知識,能積極參與美術實踐活動。
四、三維目標
本單元是“設計與應用”單元。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訂了本節課三個具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欣賞,了解室內裝飾品的種類及作用。
(2)能夠結合生活中的各類物質材料進行設計與制作室內裝飾品。
2.過程與方法
以“欣賞、啟發─交流─實踐─展示”為展開課堂教學的主要途徑和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引發學生設計實踐的興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2)引導學生關注敦煌,提高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愿望。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室內裝飾品的種類和作用;理解室內裝飾品的造型和色彩特點。
難點:怎樣充分地利用當地的材料和工具,設計和制作出具有藝術美感的室內裝飾品。
六、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合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以誘導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實物等多種展示模式,充分動用教具,不斷采用欣賞、討論、談話、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七、學法指導
1.課前結合老師給的學案,利用課本、網絡等工具,對本課所學內容進行預習,達成學案要求
2.按要求搜集材料和工具,思考并制訂出初步的設計意向
3.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團結協作
4.實踐操作中運用美術材料,合理創作和表現
八、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裝飾畫實例,制作材料和工具。
學具:廢舊物品和天然材質,設計制作使用的工具和繪畫工具和材料。
九、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3分鐘)
播放一段反映敦煌自然風光和油城面貌的短片,展示兩幅居室效果圖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對自己生活環境的關注,并以“美麗的敦煌,可愛的家”為主線,貫穿課堂始終。)
2.欣賞與思考(3分鐘)
播放一組幻燈片,請學生觀賞并思考:
(1)這些裝飾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點?
(2)這些裝飾品的色彩搭配各具什么特色?
3.觀察并判斷(5分鐘)
展示一組室內裝飾品實例:
(1)這些作品都使用了哪些材質?你還能列舉出在你身邊還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嗎?
(2)這些裝飾品是如何制作的,運用了哪些制作手法?
4.思考與啟發(3分鐘)
(1)如果你也使用這些材質,你會有不同的制作手法嗎?
(2)室內裝飾品設計的步驟是怎樣的呢?
5.設計與制作(18分鐘)
請你來幫忙(展示一幅有缺憾的室內設計,讓學生發表見解,給出創意)。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搜集到的材料,設計和制作一件以“美麗的敦煌,可愛的家”為主題的室內裝飾品,來為主人居室增光添彩吧。
6.展示與交流(5分鐘)
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對設計作品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設性意見。
教師:注重學生的探索過程。尊重學生富有個性或獨特的表現方式,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予以鼓勵和肯定。
7.課時小結(1分鐘)
對本課內容進行回顧,并對學生的創作給予肯定。
8.作業布置(1分鐘)
請你設計和制作一些室內裝飾品裝點你或朋友的家!
9.欣賞作品及課后拓展(1分鐘)
課后留心生活中的各類室內裝飾品,鼓勵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知識參與生活中的設計、陳設等活動。
(作者單位 青海油田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