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無論是九年義務教材,還是課改后的各種不同版本,均把實驗列為重中之重,在農村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始終堅持“圍繞實驗觀察,引向生活實際指導科學方法”的基本教學原則,結合農村實際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讓學生在知識、智能、技能等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使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達到培養學生多種技能的目的。本人在此就如何上好初中物理課中演示實驗課談談自己的看法。
演示實驗充分體現了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初中物理教學的特征,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具體的、明確的直觀認識,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實驗觀察、操作、制作及獲取知識的能力。
一、演示實驗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課前準備是演示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要求熟悉儀器的性能。在準備室多試幾次,明白實驗中容易出現的不利因素,就能對癥下藥改進實驗。
二、實驗應以簡單方便為主,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愛好和需要
繁難偏舊的實驗少做或不做。儀器結構宜簡單,操作要簡單,實驗中導出的結論和推理以簡單為宜。比如,做托里折利實驗時,建議改用透明長膠管取代玻璃管,用自來水取代水銀,教師的高度雖不能滿足十幾米的水柱,但給學生留有課后探索的空間。
三、實驗力求現象清楚
要有機地結合教學掛圖、模型和幻燈片等,以提高演示效果,同時配合講解,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啟發學生思維活動,循序漸進地得出結論。如果演示現象模糊不清,容易造成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認識的一知半解,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四、實驗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
觀察、實驗是正確獲取物理知識的強有力手段。在演示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進行。
五、要讓學生參與演示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摸”,教師在做演示的過程中,全班幾十雙眼睛都在好奇地、專注地觀察物理現象。他們當中多數都從心底涌出一種親自動手的激情。教師不妨讓他們主動地動手動腦,讓他們經歷和體驗實驗成功的樂趣和科學結論的推導。這種由學生主動引發的問題,對思維造成的沖擊比被動接受強烈得多。它能為教學提供良好的契機,更能為學生思維發展開辟廣闊的天地。
(作者單位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縣
新龍場鎮龍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