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放在數學教學工作的第一位。如果學生對數學課程感興趣,上課他們就會聽得認真,做得到位,學得踏實,數學教學就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媒體教學;動手操作;生活實際;活動情境
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數學老師,在教學中,常常發(fā)現學生對數學課不感興趣,課堂上無精打采,認為數學枯燥無味。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放在數學教學工作的第一位。如果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上課他們就會聽得認真,做得到位,學得踏實,數學教學就會起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因其具有生動直觀的視覺效果,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在數學課上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把單一枯燥的數學課堂用音、畫顯示出來,把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數學定理和公理的推理過程轉化為直觀的教學過程,把靜態(tài)轉化為動態(tài),能夠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知識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重視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直觀教具的使用,更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加實踐操作活動。只有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才會使學生獲得更為具體的數學知識。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fā)展學習興趣,獲取知識。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有關“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內容時,我是這樣設計的:(1)先讓學生任意畫幾個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畫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2)總結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之和。(3)歸納總結規(guī)律。三角形內角之和是180°,知道其中的兩個就可以推導出另一個的度數。
三、結合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要把數學知識與學生身邊的事物緊密聯系在一起。新課標要求教師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學生在自主探究、理解、感悟中自由愉快地獲得數學知識,從而極大地滿足他們自身的需求,使他們有一種成功感和成就感。當學生在課堂上對數學的思考越來越費力的時候,我適時地引出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倍感親切,感受到數學的親和力,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有關內容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例題:小明的媽媽打算帶小明和小明媽媽好朋友的幾個孩子一起去海南旅游,咨詢的價格情況是,甲旅行社:買一張全票,其余人半價。乙旅行社:如果購買團體票,全部按原價的2/3。”甲、乙旅行社一張全票的價格都是150元。(1)請用小孩的人數來表示甲、乙旅行社的價格。(2)你認為選擇哪家旅行社合票價更便宜呢?因為,這一例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激起了學生極大的探究欲望和解決問題的興趣。
四、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單純地給學生傳授知識,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參加活動,學習知識,學生不僅學得愉快、輕松,學習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例如,在學習“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有關內容時,將所學的內容編成家庭小品,將例題及練習題作為故事的內容,讓學生分別扮演整數、正整數、負整數、零、正分數、負分數、分數等角色。在這一大家庭里面,哪些學生屬于整數,哪些學生屬于分數,他們之間怎樣組合等等。學生在這一表演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樂趣,而且能掌握有關的知識。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重視動手操作,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激趣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數學,就能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橫山縣石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