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模式化的弊病愈發凸顯。高職院校應明確自身改革的方向,結合實際來開展行之有效的改革,在模式化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對“個性”的追尋應是無止境的。
關鍵詞:高職;教學改革;模式化;個性
一、教育教學改革道路上的艱難探索
在改革的浪潮中,大部分人為迎合潮流選擇了當時流行的改革模式。在新思想、新模式的指引下,一些院校似乎做出一些成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改革中模式化、統一化的弊病愈發凸顯。如果能拋開榮譽去反思,會發現有這么一些問題:面對新事物我們是否應該照單全收?我們是否跟上了現在高職教育改革的步伐?我們是否在現行的教育教學改革中迷失了方向?在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是否應該保有個性?我們是在走自己的路還是走別人的路?我們是否到達了我們真正想去的地方?當我們在改革途中才發現,原來的目標漸行漸遠時,我們是否可以重頭來過?這已成為我們應該思考并改變之處。
二、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選擇
面對改革中的種種困境,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在改革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走彎路,但卻不能因為要走彎路而去放棄嘗試,如何根據其實際來進行調整才是應該思考的。這也許是我們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關鍵點,如何明確改革的方向,結合本專業、本課程的實際來開展行之有效的改革,而不僅僅是新瓶裝舊酒。
在課程改革中,改革最多的是課程的形式,花費很大精力給傳統的課程穿上了一件華麗的外套。打造意見華麗的外衣遠比去塑造內在容易得多,而且更容易看出成效。豐富的內在需要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而其效果又很難在短時間內顯現出來。對課程內容的選擇,應從學生應達到能力目標出發,將課程方案再回到對應的崗位中進行論證,對課程內容進行再次篩選。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一門課程的內在就會很豐富。捫心自問,有多少教師愿意花時間在一門課程的內在豐富上,這是最耗精力又最難出成果的地方。雖然路很艱難,但也阻擋不了改革的步伐。
在高職教育迅速發展的今天,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增加,尤其2011年教育部頒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如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等,由16號文中提出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到現在提出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高端“二字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高職教育將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試點也推動著高職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模式化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對“個性”的追尋應是無止境的,而且對學生的那份責任感會促使我們投入未來很曲折的改革中。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要營造一個“百家爭鳴”的氛圍,搭建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平臺,能允許不同思想的碰撞,對那些結果還未知的新做法不要隨意地否定,這才能讓我們在高職教育改革的路上走得更遠。
(作者單位 廣西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