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和素質教育已經在全國轟轟烈烈地展開,面對這種形勢,初中語文教師要盡快適應、積極投入到新課改和素質教育之中,領會新的教育精神,利用新的教學方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主要探討在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問之有道;提問方法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教學是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學生思維、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教法之一。然而,教師提問要注意方法,講究藝術和技巧,到底該如何引導才能達到有效,如何提問,才能算是問之有道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以下幾種提問方法是值得借鑒的。
一、總體把握提問法
總體把握提問是為了把握課文的整體內容而進行的提問,這種提問可以幫助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全文的內容和寫作的思路,幾乎每一篇課文都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總體性的提問:(1)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內容;(2)是如何寫這些內容的;(3)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這三個總體把握提問分別概括了文章寫作的內容、寫作的方法、課文的主題,能夠行之有效地檢查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例如,學習《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時,可以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這樣設計問題:這篇文章寫了哪些事情?是如何記述這些事情的?為什么要寫棄醫從文這件事情?這樣的問題可以充分地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便于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
二、直觀提問法
通過實物或者課文的插圖進行的提問,叫做直觀提問法,這種提問方法的好處很多,學生能夠直接感知,看得見、答得準;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例如,讓學生利用晚上去觀看夜空,記下所看到的東西,為學習《宇宙里有些什么》做準備,看插圖孔乙己,說說孔乙己的外貌特征,為概括人物形象做鋪墊,這樣的方法更加形象,更加直觀,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難易搭配提問法
由于自身或者外界的原因,每個班級學生的語文素養參差不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優等生和學困生的情況,這就給我們的課堂提問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每次都提問成績較好的學生,那么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就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和培養,漸漸就會自暴自棄,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若花大部分的時間去提問成績較差的學生,就會降低教學的難度,耽誤時間,影響進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在不影響進度的情況下,統籌兼顧,教師就要考慮到問題的難易搭配,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難的問題由優生來回答,讓他們能夠吃得飽,得到提高,容易的問題由學困生回答,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也給他們一個引路的作用。
四、按順序提問法
按順序提問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提出的問題要按照難易的順序逐漸深入,不宜一上來就提問過于難的問題,那樣會使學生一下子蒙住,就打不開課堂活躍的局面了。例如,學習高爾基《海燕》這一課時,如果教師一上來就問學生海燕的象征意義,學生就會無法回答,影響學習積極性。如果逐步深入,先讓學生畫出海燕生存環境的句子,然后畫出描寫海燕動作的句子,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學生自然而然就可以總結出海燕的象征意義,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2)教師的問題提出要注意順序,就是要先提出問題,稍微停頓一會兒,再點學生名字,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積極思考的時間,如果先點學生名字,再提出問題,其他學生就不會積極地思考,就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五、連鎖提問法
連鎖提問法就像連鎖反應一樣,先向一個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然后以該生為圓點,按照座位的順序,向四周擴展,就是提問該生的前后左右。例如,學習《范進中舉》時,先問一個學生范進中舉前后的變化,然后,以該生為中心問其他學生范進中舉前后眾人態度的變化,這就讓學生有一個思考的過程,也可以給他們一個討論的機會,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活動的密度和廣度。
六、交叉提問法
交叉提問就是教師提問與學生提問相交叉,既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又可以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這種提問方法,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認真學習、獨立思考,不斷地進行自我總結,把知識系統化,另一個方面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提高了語文口頭表達和概括的能力,使語文真正實現了交流的工具性目的。在進行師生交叉提問時,要預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下一節課提問什么內容,上一節課就要告訴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2)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集思廣益;(3)對于學困生,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積極鼓勵的方式去引導他們想問題、提問題、答問題。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無定法,問無定法,要真正地使語文課堂提問發揮應有的作用,創設高效的課堂,就要結合學生的情況,認真地研究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以達到問之有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曉微.教育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宋振韶.課堂提問基本模式以及學生提問的研究現狀.學科教育理論研究,2006.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駝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