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方法是教師講解知識、培養學生的重要手段。針對高中化學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方法入手,闡釋了解決的途徑,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問題;自主學習;動手能力
一、前言
在中學開設的課程中,化學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因此應受到足夠的重視。針對目前在教學方法方面出現的問題,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講授理論知識,更要將教學方法的創新作為重點。適宜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是很有幫助的。因此,針對目前在化學方面日益突出的教學問題,采取合理適宜的教學方法,是每個化學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面臨的問題
1.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師,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差
這是目前高中化學課程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學活動的主體始終是教師,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完全不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學模式單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欠缺,不能將知識很好地吸收消化,缺乏學習化學的興趣。
2.化學實驗教學缺失,學生的動手能力差
由于升學壓力的影響,很多教師不注重實驗的教學,而是把重心放到題目的解析上。即使有少數的實驗活動,也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重視簡單的操作而忽略由此帶來的知識構成”。
三、解決的方法
1.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應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我們應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記的教學方法,此方法不但打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而且不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最終提高學習效率,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培養。
第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前提是提高閱讀能力,實踐證明,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書中字詞的含義,就不能掌握一些化學的基本概念,從而失去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即使當時靠死記硬背記下來,又會由于印象不深刻而忘記。所以,教師應該從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入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把課堂教學和教材結合起來,既能讓學生提前預習,又能激發學生自學的樂趣,對學生成績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第二,學習方法在化學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重點引導學生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比獲取知識更加重要,掌握了適合自己的方法就仿佛開啟了成功的大門。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比較、設置懸念等方法指導學生閱讀,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從而使學生從中悟出道理,形成自己的東西,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還可以增加課上討論和練習的時間,多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這有利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激發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2.側重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切定律和概念的形成和建構,都與實驗密切相關。但受應試教育的限制,更多教師選擇多給學生講解習題,或者采用題海戰術,給學生布置大量作業,這直接導致學生實踐經驗的缺乏,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實踐證明,大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并且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大朋.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方法淺析[J].考試周刊,2102(6):142-142.
[2]陳新平.關于高中化學教學方法的幾點要求[J].新一代:下半月,2010(11):214-21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宜興市周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