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教育正在進行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改革。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實驗室是進行中學化學實驗的重要場所,為中學生探究式學習提供了保障,同時也為教師進行實驗創新教學提供了平臺。如何提升實驗室這項傳統教學資源在課改中的作用是中學教學面臨的又一思考。
關鍵詞:實驗室;化學教育;課程改革;教學資源
全面的化學教育,既要傳授系統的化學知識和技能,更需要訓練科學的思維和方法。對于高分低能這種傳統教學資源的利用還存在大量的不足,需要進一步挖掘。
一、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實驗環境,釋放學生的創造性
從中學的化學實驗室規則來看,我國的《中學化學實驗室學生規則》幾乎每一條都生硬地不作任何一步解釋或說明地要求學生嚴格遵守。
二、加強實驗室的進一步開放
實驗室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作用往往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大綱要求而讓學生進行模仿實驗的場所,實驗室往往成了學校的附屬設施,但是實際上實驗室是教師,也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它既是學生的理論實踐基地,也是學生創新探究的實驗基地,它為學生提供了實驗操作的平臺,給了學生鍛煉自我、提升自我的空間。
三、傳統教學資源與現代教學技術重新整合,將實驗室建設成一個信息化平臺
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豐富了教學手段,也逐漸改變了教學模式,它巨大的信息容量給實驗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
四、加快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提升實驗室在常規教學中的作用
如何提升實驗室在常規教學中的作用?第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師生觀念的轉變。現代教育中的教學與實踐應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師生都應該認識到實驗室在能力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第二,學校在安排課程時,應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入實驗室進行探究式學習。第三,學校為適應課改的需要應加大對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的投入,將實驗室的教學資源有效地利用起來。第四,完善學生的考評制度,在對學生進行考評時,除了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還應考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五、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實驗安全性管理,給學生提供安全的實驗環境
學生的安全教育應滲透到常規教學中。在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多強調的是實驗室、實驗儀器和設備的完整,有關學生安全的內容,強調的是知識而不是與此有關的具體實驗操作技術或措施。我們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學生的安全問題放在首位,在制訂實驗室學生規則時,可參照國外的做法,使學生不但有實驗安全方面的知識,而且能夠及時避免傷害。
六、完善學生的實驗能力考核制度與建立學生實驗檔案
長期以來中學化學教學都是以書面檢測來檢查評判學生的實驗能力,這就猶如在田徑場上測試游泳技能一樣不可靠。為了配合教學改革目標,我們應建立更加完善、全面的學生能力考核制度。通過自評使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得失和進展,既可加強體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又可激發學生的發展動力,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
除了有比較完善的能力考核制度外,實驗室還應對每位學生建立實驗檔案,根據學生平時實驗表現:包括課本實驗與課外探究創新實驗,獨立實驗與團隊協作實驗的總體評價;學生規定的實驗課出勤率、實驗成功率、儀器和藥品的使用狀況等進行記錄,并建立統一的檔案。
加強實驗室建設,健全實驗室管理制度,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實驗環境,給予他們廣闊的創造空間,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社會對現代教學的需要。中學教學應努力提升實驗室在課改中的作用,為教育教學改革服務。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現代教學論發展.教育科學出版社,1988.
[2]北京師聯教育科學研究所.化學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創新.學苑音像出版社.
[3]劉知新.教學思想錄.江蘇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