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本設計針對初級英語口語練習,運用多種方法訓練學生講英語小故事的能力。教師引出格式開頭,讓學生樂于繼續這個故事;或通過一些圖片來講故事,幫助他們克服問題和障礙。
【設計理念】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讓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以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表達能力,養成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的學習習慣。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能用英語單詞遣詞造詞的能力,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技能目的:能簡單描述任務或事件。
【活動準備】
活動設計一:
根據學生目前的實際英語水平,教師選擇或自己編寫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英語小故事,或者采用即將學習的課文,教師只需把故事的第一部分寫在黑板或電腦上即可。最后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故事可能與故事原型大相徑庭。
活動設計二:
教師在上課之前準備一些圖片,這些圖片看不出有什么明顯的聯系并可以隨意安排順序。按學生人數復印這些照片。
【活動過程】
活動設計一:
首先,教師把一個故事的開頭寫在黑板或電腦上,例如:
A woman was sitting in a cafe drinking tea one afternoon.
(Describe the woman.)
然后讓學生和四人一組,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討論,寫出故事后續的情節(續寫的故事可以寫在一張紙上,也可以寫在電腦上),例如:
Suddenly a man ran into the cafe and shouted her name.
(What was her name?)
(Describe the man.)
這時教師走在學生中間,逐個幫助他們寫出故事的下一部分,例如:
She looked frightened and went quickly to her bag for ...
(What did she want from her bag?)
The man rushed up to her and hit her in the face.
(How did she feel?)
(How did he feel?)
(What happened next?)
學生續寫完故事以后,經過修改向全班同學講述他們的故事。
活動設計二:
教師在上課是首先把事先復制好的圖片發給學生。
然后將學生分組,讓他們發揮想象力,創造他們的故事。所用的圖片可以隨意排序。
接著每組學生向其他同學復述他們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學生必須按照這組故事的情節思路給圖片排序,使之與該故事情節相吻合。學生會編出許多令老師意想不到的故事。
【活動評述】
活動設計一:
此類活動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還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只是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活動設計二:
此類活動既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合作精神,又能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資料連接】
這兩種活動的設計參考了Gail Ellis Barbara Sinclair 的 Learning to Learn English與Paul Seligson的Helping Students to Speak 的活動,設計理念源自《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語言技能”部分。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新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