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在這個過程中,既包括了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學生“學”的方法。好的教學方法會達到一種課堂的“雙贏”,而音樂又是一門極其特殊的課程,它的目的不僅使學生學習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陶冶情操等個人情感價值方面的作用。因此,音樂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決定了音樂課程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音樂教學;教學方法;知識技能;學生培養
一、選擇合理的音樂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是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的始終。教學方法應用得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完成和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他的教學設計中必須要學會選擇恰當、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這是教師的一種基本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也總是在尋求一些有效而簡單的音樂教學方法。時代在變化,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也逐漸被運用到了教學當中,如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設備等現代化視聽手段和電子設備。而音樂教學中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被一些現代化的音樂教學法所取代。那么,如何利用好這些現代教學設備和教育心理學規律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掌握知識、陶冶心靈、培養高尚情操、得到美與善的滋養,是每個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研究和學習的。
二、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以中小學為對象的教學方法有多種分類,有按學生學習活動的內容來分的,還有按音樂家創立的音樂教育體系來分的。我們根據學生獲得知識的來源和活動方式將中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歸納為: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
觀看了遼寧省沈陽市陳運成老師的獲獎音樂課《東北好》,很精彩。這堂課之所以精彩,處處都有“亮點”,不僅是因為教師的教學風格,更重要的是教師所用的千變萬化的教學方法。教師講課風格幽默,方法運用靈活自然,目標明確,內容清晰,讓學生在娛樂玩耍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是一堂十分值得學習的課例。就教學方法來講,讓我們來領略一下陳運成老師靈活的教學方法。
(一)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
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可通過欣賞優美的音樂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體驗音樂給人帶來的情感感受,最終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和能力。它包括音樂欣賞法、演示法、參觀法。
1.音樂欣賞法
課堂的開始,教師就放著《東北好》的背景音樂帶著大家扭秧歌。這不僅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更能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和感受音樂,引起欣賞音樂的動機和興趣。學生隨著音樂的節拍扭著東北大秧歌手舞足蹈地進了教室,給上課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2.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范等方法,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的方法。教師教授《東北好》的時候,在播放“東北好”的視頻之前提出問題:歌曲里提到了哪些事物?大家認真地聽著歌曲里的歌詞,最后回答了教師的問題。教師對歌曲里提到的東北特產和名勝做了詳細解釋,又一次說明了東北之好。
3.參觀法
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參觀實際事物和觀察現象而獲得知識、感受、認識的一種方法。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使用此種方法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教育。
(二)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實踐性音樂教學法主張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積極參加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學習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它包括練習法、律動教學法、創作教學法。
1.練習法
練習法是教師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東北好》這首歌強弱的教授上,教師沒有刻意強調哪個字唱強,哪個字弱,而是讓他們按鼓點的強弱去讀詞,然后分組練習打出強弱節拍。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唱歌,叫他們用東北人的性格去演繹。教師引導學生用東北人豪爽的性格來演唱歌曲,情緒自然就出來了。
2.律動教學法
教師在講到東北音樂的時候,說到了二人轉和東北大秧歌,而且立即讓大家站起來學著視頻跟著節奏跳起了大秧歌。陳老師帶著大家用形體和心靈去感受節奏的疏密、情緒的變化和旋律的起伏。將理論的音樂節奏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了實踐當中。在律動中培養了學生的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在東北的音樂中又一次說明了“東北好”。
3.創作教學法
創作教學法是以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包括即興創作、表演創作等。通過整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了東北的音樂風格特點,并且通過《東北好》的學習激發了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每個人都更愛自己的家鄉,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們根據《東北好》的音調以小導游的身份創編《南京好》,介紹自己的家鄉,并且認為這是一項很有趣的游戲。這樣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又使孩子們能積極地面對課堂,面對學習。
4.游戲教學法
顧名思義,在游戲中去學習、去實現教學目標。其實創編歌曲是一種游戲教學法。如果能在游戲中學習,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愛上學習。就像我國教育家陳鶴琴所說:“小孩子是生來就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要知多運動、多強健;多游戲,多快樂,多經驗,多學識,多思想。”這種教學方法適用于低齡的孩子。
(三)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
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顧名思義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活動向學生傳達信息,它包括談話法、講授法、討論法。
1.談話法
音樂欣賞結束后,教師的一句“誰沒有看到我”,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講臺上。之后,教師開始用幽默的東北話自我介紹,并且以口頭語言問答的形式提問:他是從哪里來的?去過東北的什么地方?知道哪些東北的演員?于是師生開始了互動,談論東北的城市、地貌,還有大家對東北的印象。這樣以談話的方式去學習知識,既輕松,又快樂。
2.講授法
在這之后,教師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對東北的人文、地貌等領域進行講授。在此過程中,學生聆聽著《東北好》的音樂,看著東北四季的風景,聽著教師生動的講解,極其的認真。教師使用了談話的方法,并且看著多彩的風景圖片、聽著歡快的音樂讓孩子們各抒己見,還叫他們學說東北話。這些方法讓大家了解了東北各方面的知識。人好,景好,很自然地就讓大家體會到了“東北好”。
3.討論法
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或以小組或全班為單位,圍繞一些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進行教學的方法。其實在整堂課中,都運用到了討論法。比如,教師讓大家分小組編創《南京好》,大家就要討論該把哪些事物按什么順序編到歌里,還有就是分組練習打節拍,大家討論把認為對的挑出來進行練習。
對于音樂教師來講,擁有豐富音樂學科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上,教師要學會“教”的藝術,教學機智、教學語言、教學風格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情感的表達和方法的靈活性都是需要千錘百煉、不斷琢磨的。希望在音樂教學崗位上的所有音樂教育者不斷鉆研,在結合運用已有的教學方法的同時,能創造出更好、更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潘淑.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朱小曼.情感教育論崗.南京出版社,1993.
[3]李炳德.教學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