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大潮中,企業形象與員工素質緊密相連,員工的職業道德修為,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良好的職業道德,對一個員工來說,是個人良好品質在工作崗位上的體現,是企業前進和發展的巨大動力,關系到企業的前途命運。從中小企業員工職業道德培訓實際出發,就培訓問題談幾點個人體會。
關鍵詞:中小企業員工;職業道德;培訓
中小企業對員工進行職業道德培訓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員工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從而為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如何對中小企業員工進行職業道德培訓和教育。
一、創設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圍,樹立優良的職業道德風氣
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小社會,不論是員工之間,還是管理者之間都會在認知上存在較大差異。這就要求企業為員工創設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圍,通過企業的例會、內部刊物等方式對員工進行職業道德的宣傳教育,并組織開展周一升國旗、青年志愿者服務月、黨團員奉獻日等各種實踐活動,樹立優良的職業道德風氣。例如,在國慶節時,可以在中小企業舉辦“頌歌獻給偉大的黨”的主題文藝晚會,通過歌唱表達企業員工對我黨的無限熱愛、無比忠誠和堅決擁護我黨的堅定信念,加強企業的職業道德文化建設。另外,還可以通過在年終大會上表彰企業中的先進個人,批評和打擊缺乏職業道德的各種行為,并對員工貫徹企業自身所提出的道德規范和要求,進一步積極倡導高尚的道德行為,樹立企業道德規范,加快企業進入人性化的步伐。
二、有效地對中小企業員工進行職業道德培訓
首先,培養員工愛崗敬業的精神。所謂愛崗敬業,就是培養員工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增強員工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員工都明白任何工作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每個人的工作都是為我們的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對社會和企業都有著巨大的貢獻,幫助員工樹立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目前,很多公司的員工都抱著“干活拿錢、錢多多干、錢少少干”的態度進行工作,不少員工根本沒有主人翁的意識,缺少責任心,在工作過程中消極被動,甚至還有的員工工作懈怠,挑肥揀瘦,身在曹營心在漢。這些現象不僅違反了工人階級的先進性,更不符合企業的職業道德規范。因此,只有不斷加強對員工愛崗敬業的教育,讓員工明白“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深化員工對本職工作的認知,促使員工在最平凡的崗位做出最不平凡的業績。
其次,培養員工的奉獻精神。為公眾服務、奉獻社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的核心問題和重要原則。各行各業都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不論什么行業都是通過自身的勞動為全社會服務。因此,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都肩負著我們黨和全國人民的重托,對于中小企業員工也不例外,都應當全心全意地服務和奉獻,以體現自我價值和回報社會。
最后,培養員工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就是指員工在精通本職工作的基礎上,認真鉆研與崗位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提高員工職業道德水平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企業和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員工僅僅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和正確的職業認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文化素養,這樣才能真正為社會和人民服務。
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制
中小企業應建立科學的職業道德規范的評價體制,賞罰分明,促使員工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評價的具體內容包括評價依據、評價方法、賞罰措施等等。評價的依據應以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托,以本企業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為標準。中小企業各個崗位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要求都要明確地出現在企業內部相關的規章制度中。評價方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定,采取定量的評價方法,或采取定性的評價方法,也可以把兩種評價方法有機結合。而賞罰措施則要根據企業內部的經營狀況和員工的崗位性質等制定,其目的主要是促使員工自覺、主動地遵守企業的職業道德規范,遵守者可以得到獎勵,違反者則要付出相關的代價。
總而言之,中小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培訓是一項艱巨又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深入研究職業道德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改革和創新,促使中小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不斷提高,更好地為企業做出貢獻,更好地為社會和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蔣琳玲.加強企業員工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J].當代經理人:中旬刊,2006(2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宜興徐舍成人文化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