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分析當前高職學生特點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現狀,對我國高職人才的培養模式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對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思考。
關鍵詞:高職;人才培養;思考
近年來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各類高職院校都得到了長足進步,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率穩居前列。但從學生跟蹤調查來看,學生的就業穩定率卻呈下降趨勢,因此我們有必要探討、研究高職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高職學生特點
我對內蒙古交通職業學院2009級和2010級學生的入學成績進行了統計匯總,結果發現高職高專生源的文化基礎總體比較薄弱。同時成績差異性比較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甚至相差150分左右。從報考志愿的錄取率來看,每個專業報考人數分布不成比例,有的專業全為第一志愿錄取,有的專業60%~80%為調劑錄取,從全院總體情況來看,有20%~40%為調劑錄取考生。同時,我又對全為第一志愿錄取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20%~30%的學生對專業有一定的了解,非常感興趣;20%~30%對專業并不了解,完全依靠家長的意愿報考;50%的學生是通過社會用人需求而選擇的專業,只是為了將來好就業,并沒有興趣可言。
二、企業用人需求特點
我對中交集團、中鐵集團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調查發現,隨著國家總體規劃和行業發展需要,每年需要大量的高職人才,且待遇豐厚。但對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專業知識硬,動手能力強
企業當前緊缺的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傳統意義的能工巧匠。在知識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更需要理論與實踐雙重的人才,以適應企業升級和技術進步。
2.綜合素質高,心理素質好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企業唯一的、持久的競爭力將來源于員工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因此除了要求畢業生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求具備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創造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心理調適能力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等綜合素質。
3.職業道德高,能吃苦耐勞
現代企業需要的是有高度職業精神、工作責任感和團隊協作能力強的專門技術人才,并且這些人服務于生產與管理的第一線,是最基礎的工作,條件相對比較艱苦。因此畢業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能與企業同成長、共命運,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能夠踏踏實實地從基層做起。
三、我國高職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在教育部2006(16)號文件的指導下,各個院校紛紛進行改革,以適應企業的用人需求。但是在培養過程中過分強調以市場與就業為導向,往往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1.過分強調理論—實踐的比例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追求實踐動手能力,往往壓縮理論課程,甚至對一些課程進行刪減,學生沒有充足的理論知識必將缺乏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間接導致人才培養方向發生改變,使之向傳統技術型方向發展,這并非企業所要求的高素質職業型人才。
2.急于追求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的出現,在沒有對專業特點、教學環境和學生情況進行分析的前提下就會得到大家的盲目追捧,甚至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效仿。未能根據新的教學要求對課程進行合理設置,結果往往只能放棄傳統的教學方法,片面地追求形式和結果。
3.課程整合存在一定的誤區
課程整合是指將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學科,融入課程整體中去,改變課程內容和結構,變革整個課程體系,創立綜合性課程文化。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能看到課程整合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生機,但在執行過程中,我們的確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例如,老師對概念認識不清、整合的目的不明確、主次不分,這些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
高職高專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來源于興趣愛好。在對學生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學生缺乏專業興趣,導致為了畢業而學習,即使走向就業崗位,出現“跳槽”的現象也比比皆是。加之“90后”即將迎來就業的高峰期,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比“80”后欠缺得更多。另外隨著行業發展規劃的改變,入學時的緊缺行業到畢業時已經趨于飽和,如何培養多元化就業及就業穩定性是我們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1.建立校企合作,發展訂單式培養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為企業培養高素質職業型人才,而不是為了搞科研,教學中的先進理念來源于企業。而企業需要的是適合本企業長遠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學校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介紹企業文化及理念,促進學生的敬業、樂業、團隊協作的素養,增強綜合素質,可以大大降低將來的跳槽率。企業的先進方法可以為教學改革提供基礎資料,促進可持續發展,最終達到雙贏。
2.淡化專業強化課程,發展學生興趣
同一專業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也各不相同,我們能否在教學方面發揮學生的這些優勢。比如,(1)學生對某門課程感興趣,我們是否應該發展學生這方面的特點,然后引導其對本課程相關知識的學習,最終達到對專業的認可。
(2)借鑒本科院校的雙學位方法,試探讓高職學生跨學科、跨專業、跨院系學習,成績合格則頒發結業證書。這樣既滿足了個人興趣又為將來行業發展過盛后的就業打下了基礎。
3.重視選修課的建設
在部分院校,對選修課不夠重視,開設比較隨意,考核不夠嚴格,基本采取開卷考試,結果導致學生為了完成應有學分而被動選擇。其實,高職高專開設選修課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為大學生的個性發展開創廣闊的天地,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有必要建立健全選修課的師資隊伍、課程設置、開設方式、考核方式等。
總之,正確理解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學生特點和企業需求制訂合理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采取各種先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對課程進行設計,充分調動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來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義,牛全峰,唐燕妮,等.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思考.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2]郝紅梅,王丹.探討高職高專院校面向中小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經濟研究導刊,2011(18).
[3]鄔大光.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思考網絡課程.2011(10)http://online.enetedu.com/MyCourse/Process?course_id=123courseware_id=1128.
(作者單位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