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呢?教師需循循善誘地引導,激發學生自主精神,啟迪學生創造性思維,調動學生樂于探究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而科學地嘗試,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能得以發揮,學生的創新勇氣就能得以啟發。下面,筆者針對《四季的腳步》的教學實際,談幾點體會。
一、質疑激趣,調動學生思維
問題是創造之源,疑問是創造之母。教師設疑是激趣,學生質疑是知因,使學生在認知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引起嘗試探究內需,調動思維活動。筆者在對《四季的腳步》導入新課時,首先在講臺上鋪設一層白面粉,抽一名學生上臺走過去。接著讓各小組輪流上臺觀察:白面粉上留下了什么?從第一個到最后一個腳印,說明了什么?人行走有腳步,并會留下痕跡——腳印。入課后,教師先讓學生看題目,向學生能提出什么問題。這樣一開課,筆者就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讓他們大膽地質疑入課,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思維。
二、嘗試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學生嘗試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主精神,調動他們樂于探究的積極性,鼓舞他們的創新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筆者在教學《四季的腳步》第一節時,采取圖文對照。這樣步步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去探究、去學習,教師適時點撥引領,充分發揮了他們集體的智慧。在思維場、合作場、情意場的作用下,在互動的討論中突破重點、難點。這樣學生通過大膽而科學的嘗試,最終的創新就做到了。
三、賞析朗讀,培養學生語感
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對學生在朗讀中表現出來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地指導。由扶至放,循序漸進。筆者在教學《四季的腳步》時,重點指導學生讀第一小節,并和學生一起試讀,然后激發學生自讀,在朗讀過程中滲透讀書方法。在朗讀教學中,更注重以疑促讀,讓學生嘗試初讀—精讀—賞析讀,有表情有節奏地誦讀,讀出氣勢、韻味。
四、通過實踐活動,突破學生對知識的創新
在教學《四季的腳步》時,用“追憶春天”的辦法,用肢體語言表演創作的方法,用圖畫創作描繪四季美景的方法進行創造性學習。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思維和創造的空間,使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把語文學活,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孩子們的創造潛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實踐中,突破對知識的創新。
五、拓展知識延伸,提高語文素養
在教學中,通過擴展活動,拓展練習,調動學生從多種感官生動的藝術形象中觸發靈感,幫助學生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進行綜合,掌握所學課文的重點、難點,使思維進入最佳的創新狀態。學習《四季的腳步》,學生了解到,在作者的眼中,四季是那么的美,筆者乘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四季美景表達出來,或畫畫,或寫寫,或讀讀,或唱唱,或跳跳等等。這樣,結合學生實際,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給學生一個自由選擇、自由發揮、發展的空間。
總之,教師循循善誘地啟發創新,將重點放在尊重和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倡導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注重發展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勇氣、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上。這樣,創新教育,培育新才之路才會越來越寬廣。
(作者單位 四川省武勝縣賽馬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