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性教學是指對課程內容進行計劃,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要的一種教學方法。
學生身心發展在一定年齡階段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個人的生理素質、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以及個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異,致使各年齡階段中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表現出其特殊性和差異性。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中也告訴我們:當教師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穩步發展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因此我們不僅要承認學生的差異,而且要理解、尊重學生的差異。教師只有真正尊重差異、善待差異,才可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正因為學生存在著各個方面的差異,我們才要進行差異性教學,要在實踐中真正貫徹差異性教學,必須要先了解學生的差異,然后才能實施差異性教學。
一、明確學生的個體差異
1.學生個體的差異
如有的學生上課時思維敏捷;有的學生擅長形象的直觀記憶;有的學生則長于抽象的語言記憶;還有的學生接受能力明顯比較強。
2.歷史基礎的差異
有的學生初中的歷史學得比較扎實,基礎較好;有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歷史知識幾乎是一片空白;有的學生對歷史感興趣,讀過許多歷史故事、人物傳記,歷史知識比較淵博;有的學生對歷史毫無興趣,連最簡單的歷史常識都不知道。
3.學習態度和成績的差異
有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愛好廣泛,求知欲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學習成績穩定;有的學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學習興趣有偏差,成績不穩,但有潛力。
二、差異性教學的實施
1.閱讀教材,制定集體目標
教師針對某一具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確定符合教學要求的差異目標體系,包括集體目標和具有層次的個人目標。集體目標是教學大綱要求達到的基本目標,全體學生都應當達到。個人目標是在集體目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個體原有知識基礎、興趣、能力等確定。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不斷地由現有水平發展到“最近發展區”,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2.提出問題,制定個人目標
學生所說出的一些大的基本知識點往往就是本節的重點,這對于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樣的。對于本節的難點,則要通過學生提出問題,或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反應,或通過做相應的練習反饋回來的,而不是依據教參所定的。要想讓學生上課能自由地提出一些問題來,教師必須要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充分地發揮聰明才智,讓一般的學生敢于提問,讓較好的學生敢于質疑。
3.師生合作解決問題,努力實現目標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解答,還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來解決問題。
首先,對于一些比較淺顯的問題,可以讓一些成績一般的學生或第三類學生來解答,對于其正確的回答要給予大力的表揚,以激發其表現欲和學習的興趣。
其次,對于一些有點難度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有時他的回答并非正確的答案,但是對其他學生或許會有一些啟發。也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隨機分的各小組中有不同層次的學生,他們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程度肯定是不同的,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帶動基礎較差的學生,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強化、鞏固所學的知識。
最后,對于那些學生普遍難以理解,又是必須掌握的問題,教師進行集體講解過后,要及時檢查學生是否理解了。如果還有一些學生無法理解的話,可以請已理解的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再解釋一遍,有時經過學生的消化理解,說出來的答案更易于讓其他學生接受。對于那些少數仍無法理解的學生,要進行課后的單獨輔導,找出問題所在,才能對癥下藥,真正解決問題。
三、差異性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知識的連貫與聯系的協調
由于歷史的發展具有系統性和連貫性,在差異性教學的實施中,不能只注重學生掌握單個知識點的差異,一定要處理好知識的系統連貫和課與課之間的銜接聯系。差異性教學在教學的深度、進度上都更為強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更為突出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發揮學生學的積極性。
2.把握好協作的“度”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為了發揮學生的群體優勢,讓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往往會采用分組協作的方法,督促學生學習。為了防止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分層推進的同時,宜采用分組協作,將好、中、差有意搭配,組成一個個“互助小組”。
3.把握好課外輔導的度
《教育學》明確指出“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不同要求,進行個別輔導?!睆哪撤N意義上講,這種個別的輔導就是差異性教學在課后的延伸。所以在課內要注意發現問題,課后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輔導。對一些基礎薄弱,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課后要加強對其督促檢查,重點是檢查一些基礎知識,對于那些對歷史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可以指導其對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作進一步的研究學習。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