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實踐課所占比例較大。在教學過程中實踐課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計算機技能的培養,所以計算機老師要切實加強上機課對學生的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上機;管理;措施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已進入了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能,以適應社會的要求。所以計算機專業課已經成為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的公共課,計算機上機實踐課在計算機專業課教學中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在計算機教學中,上機課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一、上機課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這門課的認識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視
由于職業學校的學生進校成績普遍不高,綜合素質較低,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認為一到機房,就應該讓他們上網,玩玩游戲、聊聊天就可以了。只要老師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對這個老師不滿,甚至抱怨。進而對老師的授課內容不理睬,不配合老師的教學行為,嚴重的不遵守上課紀律,損壞教學設施,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
2.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沒有學習動力,缺乏主動性
職業學校非計算機專業的絕大多數學生,對于計算機這門公共課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認為自己學不學都一個樣,不明白學這門課有什么作用,對于自己以后的工作、學習又會有什么樣的影響,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習不投入,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3.教材、大綱陳舊
在大綱和教材上,部分教材過于陳舊,編寫的教材幾年不改不變,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二、加強上機管理的措施
1.教師要加強課堂管理
良好的課堂秩序是上好課的前提。要管理好一堂計算機上機課的課堂秩序,真正提高上機課的質量,不僅對學校管理提出較高要求,也對任課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分組定人定機制
由于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習慣和基礎較差,學生進入計算機室隨意性強,在課堂上學生私下移動機位現象較為普遍。由于實驗課的特殊性,任課教師在課堂上要輔導學生上機操作,不能及時顧及私自調位的學生,使整個課堂局面很混亂。鑒于此在計算機上機課的教學實踐中采用“分組定人定機制”,具體作法就是在每學期上機課之前,對學生進行分組,從每組的組員中選出一位負責任的學生擔任組長,組長對本組進行管理。這樣任課教師若有什么要求就分發給每個組長,組長很快便傳達到每個學生那里。采用“分組定人定機制”,使以往任課教師管理每個學生變成了管理幾個組長。若遇到組長解決不了的問題,組長就報告任課教師來解決。實行分組定人定機后,一改過去上機課的混亂局面,課堂秩序變得井然有序,任課教師也感到輕松多了。
(2)課前認真填寫使用計算機記錄
填寫上機記錄,不僅能及時發現問題,做到立即維修還可以查到是誰的責任。這樣可以提高機器使用效率且公物安全得到保障。
2.計算機教學方法要全面推行計算機素質教育改革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有統一的要求,又要及時抓好兩頭,區別對待使各類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提高。由于家中有計算機的學生或參加校外計算機輔導的學生與從未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有很大差別,況且即使外界條件完全相同,學生也會因智力條件、興趣、勤奮程度、相關學科的學習狀況不同而在計算機課的學習中呈現不同層次,這就更需要因材施教。
(2)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
中學生喜歡計算機的人占絕大多數,細一問,多數是由玩游戲而對計算機好感,探究其原因,還是好奇心、求知欲的驅使。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就必須充分利用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學生的求知欲。學生的求知欲大多表現為:希望獲得成功,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和贊揚。利用和發展這一心理動機是計算機教學中不應忽視的重要內容,對于有的學生,一次肯定或贊揚,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3)教師要積極主動開發校本教材
職業教育是培養能夠馬上適應社會的技術人才,中職學校培養學生是以就業為導向。而學生都沒有就業和求職的經驗,對如何學以致用也還沒有概念,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設計上多下工夫,不但要豐富課程的種類,而且要科學合理地設計課程的結構,這樣才能為學生打好基礎,適應未來多變的擇業可能。因此我們的教材也應跟上步伐。
總之,切實加強課堂管理是提高計算機實踐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只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思考,定會尋找出一條既符合實際又有效的途徑,讓學生在職業學校學到技能,學以致用,學有所成,為走上工作崗位奠定扎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