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未來教育”是一種系統組合,是課程間的整合,與新課標提出的創新教育要求是一致的。未來教育著眼于“創新和探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勇于探索的能力。“Intel未來教育”模式是實施中學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的有效途徑。
1.從教學模式上看,“Intel未來教育”培訓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和老師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
2.從教學方法上看,“Intel未來教育”培訓采用范例教學法和問題教學法。范例教學法是以典型范例為中心的教與學,它使學生能夠依靠特殊(范例)掌握一般,即讓學生從選擇出來的、有限的典型范例中,主動獲得一般的、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進而借助于一般原理和方法進行獨立的學習。而問題教學法是貫穿在整個“Intel未來教育”培訓的全過程中的,培訓教師的所有創作都是圍繞著單元計劃中的單元主題和問題來進行的。同時在培訓中我們反復地強調受訓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要以能夠引導學生發現新問題作為教學的首要環節,也就是問題應當比知識更多,而不是相反。這也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教學的最有價值的成果恰恰不是用現成的知識來消滅問題,而是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引發更多、更廣泛和深刻的新問題。”
3.從教學原則上看,“Intel未來教育”培訓始終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每個學生都是實踐和認識的主體,而教師僅僅充當的是引導者、幫助者的角色,這真正實現了:多給學生一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多給學生一點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多給學生一點沖突,讓他們自己去討論;多給學生一點權利,讓他們自己去完成;多給學生一點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造。
4.從教學環境構建上看,“Intel未來教育”培訓通過教法研討、頭腦風暴等環節建立了培養創新意識的良好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每一個人都不會害怕發現和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他們可以充分表現自己的思想火花而無需壓抑,從而提高師生對那些用不同于傳統方式來觀察和思考的學生的容忍度,建立能培養和鼓勵創造性思維的氛圍。
5.從教學策略上看,“Intel未來教育”倡導的是行為策略,提倡教師在設計教學中,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在教學中,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因此學生經常面對的是不知道結果的情境,是沒有統一答案的問題。這也是我們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比較困惑的問題之一,沒有統一的標準,正是我們不太習慣的。
(作者單位 河南省社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