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進學生智力因素發展的同時,必須充分培養和挖掘他們的非智力因素,使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從而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非智力因素發展的前提——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1.尊重學生
每次接新班,我對學生的第一次講話往往是:“我是你們的老師,更是你們的朋友,我們是平等的,老師是人,不是神,老師跟你們一樣有優點,也有缺點。老師同你們一樣,有過青春的年齡,也有過青春的煩惱。因此,老師能夠理解你們,希望我們在同一個屋檐下,共同學習,相互幫助。”每當我說完這番話,學生都報以熱烈的掌聲。由此可見,學生多么需要老師的尊重和理解,多么需要向老師傾訴心聲。由于師生之間有了初步的信任,也就為今后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熟悉學生
我在和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注意了解學生的語言,并在適當的時候,適當地運用學生的語言。學生喜歡聽的歌,我也試著去聽;學生喜歡的電視劇,我也爭取去看;學生喜歡收集的東西,我也收集一點,這樣我和學生之間就有了一定的共同語言,師生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對老師多了一份親切,少了一份陌生。
3.關心學生
所有的學生都希望得到關心,好學生如此,差學生更是如此。差生失敗的時候,感情上的壓抑和創傷更深,常常表現為失去自信心,甚至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因此更需要關心、鼓勵。每次考試之后,我都把那些成績不好或進步不大的學生分別找來,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制訂改進措施,并找出他們的優勢所在,鼓勵他們。學生對老師這種沒有在大庭廣眾之下點名批評他們,而是個別幫助他們分析得失的做法很滿意,紛紛表示,老師這么給我們留面子,還一個個地幫我們分析,是真心為我們好,我們一定努力學好英語。
二、全方位,多渠道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1.增強知識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自信心
例如,在高中階段學習到某些動詞后用動名詞形式作賓語的用法,好多學生記憶困難,我把這些動詞編成順口溜:
建議冒險去獻身,advise/suggest,risk,devote oneself to
喜歡欣賞不自禁,feel like ,enjoy/appreciate,can’t help, forbid
放棄延期要失去,give up, delay / put off , require, miss
堅持實踐去完成,keep (on) / insist on / stick to, practise , finish
注意原諒避反對, pay attention to,excuse ,escape /avoid ,object to
忍受期待悔停頓, have/bear/stand, look forward to ,regret ,stop
習慣考慮始介意, be/get used to, consider, start/set about ,mind
價值允許想動名,be worth , permit , imagine +-ing
這樣一來,學生很感興趣,愿意去記憶了,而且覺得很容易記住,無形中增強了他們學英語的信心。
2.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重在學生參與
每堂課的設計都面對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強烈欲望,使那些基礎差的學生在課堂上也能“笑一笑”,時時刻刻體驗到自己的進步。比如在講牛津譯林版Module 5 Unit 2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must we choose?》這一課的時候,我就把它設計成一節辯論課,把學生分成男、女兩組,要求每個學生必須為自己的一方提供至少兩條論據。男、女生都想獲勝,大家爭先恐后地去翻報紙,去圖書館查資料,雙方都提出了有力的證據。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學生對課文中的論點越來越清楚,很多學生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他們紛紛表示要從保護校園環境做起,為保護我們的地球盡一份力。這樣的課堂不僅讓學生自主地學到了知識,也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
3.不同的課型,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我們的課文有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人物傳記、新聞報送、劇本等,如果我們采取同一種教學方法,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興趣索然。為了使學生對每一節課都有新鮮感,我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把課文分別設計成表演課、實踐課、競賽課、辯論課、想象課等不同的課型,特別注意給那些英語較差的或有特長的學生安排好適當的角色,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
實踐證明,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為學生營造非智力因素健康發展的氛圍
1.和諧輕松的課堂教學氣氛
課堂氣氛是課堂一種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結合表現,是一種獨特的心理氣氛。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精神飽滿、興奮異常,并相互感染,從而人人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活躍而有序,每一次成功的體驗又有可能推進第二次的成功,多次的成功便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并使學生逐步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為學好英語奠定了基礎。
2.學生參與的評價方式
我在口頭作業的檢查上,采取讓學生自評、同學之間互評的方法,比如一個學生讀完課文之后,自己先說讀得怎么樣,然后再由其他同學評論,大家一致認可就算通過,否則,大家一起指出他的問題及原因。這樣,讀的學生認真,聽的學生仔細,是否能夠過關由學生自己決定,沒有偏見,人人平等。這種方法尤其對那些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他可以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同樣也有機會去評價別人,指出別人的不足,學生們在互評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與長處,從而提高了興趣,增強了自信。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人的學習和成才過程,是一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決定作用的過程。因此,我們在重視學生智力發展的同時,也必須重視非智力因素對智力的“催化”作用。我們要在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下工夫,并不斷地進行總結和完善,這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付彩麗.非智力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開發與培養.理論界,2006(6).
[2]中學英語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江蘇省贛榆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