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注重合作、探究,合作的過程離不開思維、情感的交流??谡Z交際是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種交流方式,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尤為重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币虼耍囵B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那么,怎樣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口語交際訓練呢?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要切實開展口語交際活動,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口語交際氛圍,讓學生大膽交流
課堂發言是學生進行口語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進行口語訓練的良好載體。從課堂發言中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口語發展水平,還能分析學生存在的口語障礙,從而實施積極的訓練策略。但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卻“金口難開”:有的因為準備不足而無話可說;有的怕回答不好,受到老師批評或同學嘲笑;有的因為性格內向而“甘于寂寞”……這些消極因素的存在阻礙了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久而久之,便會成為學生的交際障礙。因此,在開展交際活動之前,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做好交流前的充分準備,教師耐心等待;教師要理解和尊重學生思維與語言的表達方式,要正視學生交際表達的不足,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肯定和鼓勵;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態與他人交流,逐步養成平等交際的習慣;還要教育學生尊重他人,認真傾聽,不挖苦、嘲笑他人。從而在課堂上建立起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幫助學生樹立了口語交際的自信心。
二、重視口語交際的互動,使學生全員參與
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這是一個聽方與說方雙向互動的過程,而不是聽方與說方的簡單相加。有效地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不僅要注意說方,更要兼顧聽方,使雙方始終處于互動的狀態,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在口語交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情境,使全體學生參與。教學形式應打破常規,大膽采用分組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課桌可以分組擺設,學生可以根據交際的話題自由分組,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討論,交流。如:我在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作文教學前,安排了這樣的活動:說說你喜歡吃的一種蔬菜。學生聽到交際話題后,教室里立刻就沸騰了,有的說喜歡吃蘿卜,有的說喜歡吃黃瓜,有的說喜歡吃茄子,有的說喜歡吃菠菜,還有的說喜歡吃土豆……眾說紛紜之下,我順勢引導:“喜歡吃同一種蔬菜的同學坐到一塊兒,說說你觀察到的蔬菜的特點、功用,以及食用的注意事項等。”學生很快分好組,激烈地討論著,交流著,有的還介紹了這種蔬菜的多種吃法,旁邊的同學不時地提問,補充新鮮的知識,學生個個參與其中。等到全班交流時,組內就會派出最善于表達的同學,一口氣擺出了蔬菜的外形特點、吃法、美容功效,甚至還有烹飪的注意事項,具體、生動、有趣。待到寫作文時,學生的習作自然就不會枯燥無味了??谡Z交際的目標輕松完成,學生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交際活動的主人,口語交際的能力也在個體的實踐中得到鍛煉。
三、關注口語交際訓練過程中的多元評價
在口語交際訓練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的交際能力、表達情況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評價的語言是一門特殊的藝術,不能簡單地用“好”或“不好”來形容,更不能用“優良中差”來等級化。為了便于操作,在口語交際過程中,可采用模糊式的評價。如:在演《陶罐和鐵罐》的課本劇中,一些孩子表演了之后,教師可以請所有的小觀眾充當評委,并教給他們評價的方法:“如果你覺得他們演出了故事的內容就舉起左手,覺得還演出了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就舉起右手,如果他們不僅演出了對話,還有豐富的表情和動作,就舉起雙手為他們喝彩!”這種全員參與、身心結合的評價方式,既便于操作,又能調動聽方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樂于去關注別人的活動,說方的自尊心也得到了保護,他們在同學們的評價中收獲了自信,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的表現,適時地提出建議和期待、鼓勵性的評價。如:你說話時語速再慢一點,我們就聽得更清楚了;聲音洪亮些,會更有氣勢;儀態再自然些,就更大方了……諸如此類靈活性、指導性、發展性的評價,不僅關注了學生交際過程中的資源生成,而且促進了學生交際能力的逐步提高。
四、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口語交際是一項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活動,除了安排大量的課堂練習外,還必須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利用平時經常遇到的交際活動,展開學習和鍛煉??梢圆扇《喾N形式,有針對性地組織有意義的活動,給學生創造交際實踐的機會。如:采訪爸爸、媽媽、老師、同學;在家與家長交談,與售貨員對話;當小主持人,組織小劇團演出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其主體交流作用。通過大量的口語交際實踐,學生已逐步形成良好的交際習慣和交際態度,從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此外,教師還應該重視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角色表演、綜合性學習等與口語交際相關的活動,對口語交際進行多途徑、多層次的訓練。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鼓勵學生與文中的主人公進行情感溝通,心靈的碰撞;綜合性學習總結交流,既展示了實踐活動的成果,又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真是一舉多得。習作講評時,盡量展現學生的品評能力,發現習作中的問題,發掘習作中的亮點,提出修改意見,這些活動其實都是口語交際的形式和優質載體,得到發展的也不僅僅是口語交際的能力。
總之,良好的交際活動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和策劃,營造寬松和諧的交際情境,搭建平等、信任、包容的平臺,調動師生的參與熱情,關注交際過程中的動態生成,給予交際雙方人文的關懷和正確引領,使學生勇于參與社會交際實踐,開拓身邊廣闊的交際資源。通過長期的訓練和堅持,讓學生想交流,愿交流,敢交流,能交流,會交流,善交流,逐步培養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作者單位 陜西省平利縣三陽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