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星期四的作文課了,我拿好課前準備好的教案設計走進教室,今天習作的題目是《迎“六一”征文啟事》。我剛在黑板上寫出作文標題,教室里就一下子冷清下來,只見孩子們機械地拿出筆,習慣性地看著黑板,從孩子們無奈的目光中,我立刻感受到他們對本次習作的厭倦。此情此景讓我精心設計的導語再也無法開口,課前醞釀的激情導語也蕩然無存。正當我準備搬出老套的“長篇大論”開導一番時,我的目光突然被窗外的一抹綠所啟發:何不讓孩子們去感受一下春的氣息呢?我當即宣布,今天這節作文課,我們去尋找春姑娘的足跡。
一語激起千層浪,課堂一下子熱鬧起來,同學們爭相來到教室外。和煦的陽光下,習習的春風里,大地一片青綠,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黃燦燦的油菜花,真是一幅恬靜的田園春景圖??!我和孩子們陶醉在這迷人的景色里。這時,我班調皮的陳揚已攀上了粗壯的楊樹向遠處眺望,細心的王棲來到了麥田邊、菜地里觀察植物的生長。同學們興高采烈,興趣盎然。從孩子們專注的眼神中、歡樂的笑聲里,我明白了今天這個臨時決定是“英明”的。回到教室里,一段段充滿鄉土氣息的文字出來了——
翟越同學寫道:
我踏著輕快的腳步來尋找春天的足跡。咦,前面那團綠中有點白的是什么呢?哦,原來是一棵柳樹。遠遠看上去,這棵柳樹就像是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我循著小河走上前去,那柳條很長,下垂到河岸,好像在輕輕地撫摸河岸。柳條上已長出白色的絨毛,柳葉是橢圓形的,那碧綠的柳葉簇擁在柳條上,好像誰也離不開誰似的??粗S風飄蕩的柳枝我情不自禁地吟起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平時比較頑皮的顧金城也寫道:
學校南面有一大片麥田,遠遠望去綠油油的,非常討人喜歡。麥苗已經有尺把高了,有的正在打著包,有的頭上探出了嫩綠的小穗。微風吹來,那些麥子情不自禁地跳起歡快的舞來,又似大海里的波浪般此起彼伏。我忍不住蹲下來,對著一棵麥苗仔細觀察起來,它那可愛的樣子真討人喜歡……
孩子們生動的語言讓我很驚訝,這次“靈機一動”的作文課也給我很大的啟發。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種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的確如此,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離不開生活。因此筆者覺得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從豐富的生活內容人手,使作文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孩子們用眼去觀察,用耳去傾聽,用心去體會,用情去抒寫,發現山水之美,感受生活之趣,讓學生“文為情動”,有感而發。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上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