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但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素質,必須由課內向課外輻射和延伸,加強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促進思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呢?筆者認為在課外閱讀指導過程中要堅持“四性”。
一、課外閱讀的目標要有針對性
課外閱讀的隨意和無序,是因為學生不知道自己該讀什么書,讀書中的什么。我把課外閱讀當作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輔助材料。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充分根據學生情況分層擬定課外閱讀計劃。低級段重在激發閱讀興趣,初步培養學生愛書、愛讀書、愛背書、愛講故事的習慣,叩開課外閱讀的門戶;中級段則要求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良好習慣,在課外閱讀及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初步領會材料的大概意思,試著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高級段則重在感知性閱讀訓練。即通過實例去感知更豐富的語言材料,得到更豐富的語言詞匯的滋養,并通過做筆記等對語言材料進行積累,以此感知文章中遣詞造句的精妙,感知修辭典故等對提高語言表現力的作用,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開展課外閱讀,也可以與語文教材同步,以語文課本中的學習篇目為切入點,在課堂教學中,根據講授的內容,有意識地介紹該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同題材的作品。比如學了《海倫·凱勒》一文,我讓學生課后去閱讀海倫·凱勒的自傳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進一步深化學習內容。教師也要教給學生閱讀要求的指導:如閱讀《伊索寓言》,低年級的孩子要求會生動地講故事,中年級的孩子必須知道寓言的意思并能自由交流自己的理解,高年級的孩子則要能大膽探究,聯系生活理解其中的道理,從中得到啟發。當然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適當提高或降低目標的層次。盡可能地讓孩子們達到各自目標,得到成功的體驗,滿懷信心地去實現新的、更高層次的目標。
二、課外閱讀的興趣要有持久性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有興趣才有動力,因此課外閱讀的內容首先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孩子們都比較渴望神秘、冒險,仰慕機智、勇敢等。我們可以向孩子們推薦《窗邊的豆豆》、《草房子》、《海底兩萬里》、《吹牛大王歷險記》、《魔法學校》等暢銷全國的讀物。其次,經常性地開展一些讀書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讀”的意識。在閱讀欣賞課上,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片段和同學分享交流,或者自由組合成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寓言、童話,根據自己的理解,把故事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為了使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在穩定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強化,還要注意課外閱讀的反饋,給學生以展示閱讀成果的機會,舉辦手抄報比賽、故事會、演講賽等活動,評選“故事大王”“背詩大王”“讀書能手”等先進個人。這些活動,使全體同學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自信與激勵,不斷增強課外閱讀的興趣。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熱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愛讀書的孩子。教師首先要喜愛閱讀,懂得閱讀的方法,了解書籍的內容,這樣才能指導孩子閱讀,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帶動孩子喜歡閱讀。培養孩子們養成閱讀習慣的初期,可以利用晨會課的時間多讀文章給孩子們聽,這樣不僅可以延長孩子們有意注意的時間,增加孩子們的識字量,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促進他們的情感發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他們讀書的興趣,從而使學生自覺自愿地想去讀書。長此以往,孩子的讀書興趣上來了,熱情高漲了,慢慢的,他們對讀書的態度就變成了“我要讀”。
三、課外閱讀要注重廣泛性
課外閱讀不能停留在班級的優秀生中間,要在全班開展“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的讀書活動,讓書成為學生共同的朋友,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和人文底蘊。同時為學生準備大量的閱讀材料,學校的閱覽室和圖書館定時向學生開放,還要成立“班級圖書角”,為學生添置適合其閱讀的書籍,讓孩子們一走進教室,就被書柜上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所吸引,激發他們閱讀的欲望。我們還開展師生共讀活動,推薦給孩子的必讀書目,教師先要去讀,及時交流,有利于師生情感的溝通和精神世界的充實。在教師的帶動下營造“閱讀文化”,進一步推進班級的閱讀活動。閱讀方法的指導力求多樣性,以滿足不同對象的需求。1.課內課外相結合。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閱讀佳篇名著時,我要求學生按課堂上精讀課文的學習方法進行,初步感知■整體把握■精讀賞析■積累運用。首先快速閱讀目錄,得到一個總的概要;然后想想我該從中得到些什么?帶著這個問題泛讀全書,邊看邊想,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最后找到你想精讀的內容,欣賞其精彩片段,品味其獨特寫法,有興趣的還可以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閱讀的成果。2.個別閱讀和全班誦讀相結合。個別閱讀可以充分體現個性,隨機性強,全班誦讀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有利于互相溝通,激發競爭意識,促進學生的整體提高。3.積累運用相結合。閱讀應該聽說讀寫思有機結合,并努力將學生閱讀的收獲運用于學習生活中。可以舉行故事會、朗誦會、交流會等活動,還可以自由抄錄背誦名言佳句、練寫讀書筆記……
四、課外閱讀的體驗要有獨特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外閱讀則更是一種純粹的孩子與文本之間的互動,體驗更具獨特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自主閱讀在學習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建議學生利用較多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自由地、積極地、反反復復地讀文章,反復地體驗,不斷地回味。每讀一遍,就會有一種不同以往的新感受。在這樣不停地循環往復中,由表及里地悟出文章的真實含義。而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到這種獨特差異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是孩子全身心投入閱讀的成果,其中包含孩子真的思考、真的體驗、真的感悟。如孩子們閱讀了《皇帝的新裝》這則童話后,有的孩子注意對故事的整體把握,樂意講給別人聽;有的孩子重點理解了相信美麗的謊言,結果是愚蠢可笑的;還有的孩子從故事中自己最感興趣的人物身上得到了點滴啟發。可見閱讀的體驗可以是對內容的整體把握,可以是對重點的深入理解,也可以是自己的點滴收獲。我們要支持和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體驗差異,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是鮮活的,有個性的。
有效地指導課外閱讀,讓我們的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做到質和量的統一,要讓孩子真正在閱讀中受益,使每一次閱讀都成為豐富語言和精神的有效閱讀,讓孩子們享受到閱讀的情趣、韻味和意境!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珍珠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