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減負”成為校園內的流行詞匯時,好像很多人都把矛頭指向了作業。作為教師,給學生留作業是很正常的事情,它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理解和應用。但如果我們不能夠掌握好作業預留的度,不精心設計作業,很多時候作業便成了孩子們的負擔。因此,我們要精心設計作業,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學習、研究等能力。以下便是提倡“減負”工作幾年來,我對作業設計的幾點做法,現總結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英語作業設計應講究形式的多元化
英語課程標準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樹立自信心”放在首位。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布置的作業不能千篇一律,形式要多樣化。課堂中教師主要從“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對學生進行訓練,那么作業的預留也不能僅限于寫,也應該兼顧這四種技能。
1.聽的作業。平日我給學生留聽磁帶的作業,為了落實作業完成情況,我要求學生每堂課把磁帶帶到學校,隨機抽取磁帶,聽聽磁帶是不是在所學的課節。當然,這只是一種檢查的方式,不要求學生聽很多時間,每天聽課文2~3遍,大約5分鐘即可。
2.說的作業。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所學課節的重點句型,發揮想象,自編對話進行表演。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1分鐘主題演講。學生在準備過程中就是一次學習、提高、應用的鍛煉過程。
3.讀的作業。最基本的就是課文朗讀,也可以是閱讀課外材料等。每天讀1遍所學的課文,大約3分鐘左右。對一些有英語特長和愛好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閱讀英語報紙、書籍等,在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同時,也拓寬了知識面。
4.寫的作業。一提到寫,教師們更多地想到抄詞或句型練習。如果反復地叫學生抄寫單詞若干遍,會使學生感到厭倦。我從不留抄寫單詞的作業。我一般讓學生模仿我的范文寫作。能夠自己寫出來的,等級會很高,并根據所寫的文章給不同的分數獎勵。實在不會寫,照抄的,也按字跡分為不同等級。比如:在上感恩節一課時,我讓學生用“Thank you for…”句型,對爸爸、媽媽說出感謝的話。
二、英語作業設計應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所顯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在學習中意識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會到創造的快樂,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就是興趣。”因此,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我常把“玩”滲透到作業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感受學和玩是可以同時進行的。例如:我在上《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十一冊第8模塊時,我留的選擇性作業是讓學生以一般現在時為主題辦手抄報。學生興趣特別高漲,辦的手抄報各式各樣,通過在網絡上查找資料,孩子們還學到了一些課本上沒有的詞匯和句子。
英語作業的預留應該有選擇性。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教育面對的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在智力水平、認知結構和學習動機、心理、個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學習能力發展不均衡,所以作業的設計要盡量從每個層次的學生實際出發,建立多層次的彈性作業結構,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三、英語作業的設計可以進行學科間的融合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科間的整合可以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比如:我在教授六年級上學期第9模塊第1單元時,我給學生留的作業是調查The UN的相關信息,中英文相結合,做一個多媒體課件。學生因為在信息課上剛學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所以通過網絡調查,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既是對計算機操作的鞏固,也是對英語文化知識的一次拓展。
總之,教師留給學生的作業量不能太大,難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機械,應該分層次,有多個作業供學生選擇。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使小學英語作業以聽說為主,趣味濃厚,形式多樣;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探究合作,使其所學的知識在作業中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張暉.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
[2]申麗萍.淺談小學英語作業的改革[J].新課程,2009.
(作者單位 大連市甘井子區泉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