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作為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對幼兒的全面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借助美術教學讓幼兒不僅能夠學到美術知識,而且還要培養幼兒對藝術美的欣賞,從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作為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等,讓幼兒學會在生活中觀察真善美假惡丑。總之幼兒的畫面反映出的是幼兒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內容,是幼兒了解社會生活的一種表現方式。繪畫通過幼兒對社會的觀察反映,促使幼兒形成由個性人走向、發展成為完整的社會人的健康心理。
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卻將美術教育等同于技藝教育,認為教會孩子畫出一張美麗的圖畫,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便完成了任務,把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正確描寫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養作為重要任務;又或是把美術作為實施德育、智育的手段。這樣的現狀使得幼兒開始厭煩學習,他們在幼稚園里找不到快樂,他們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他們的學習熱情、創造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這個階段幼兒的心理,讓學生快快樂樂地學到美術知識。
首先,在繪畫過程中,教師無須對幼兒進行長篇幅的理論講述,因為這階段的學生在某種程度上是聽不進去你的理論闡述的,他們的注意力易分散,他們不可能長時間地集中到某一個事物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兒歌來使學生掌握一些繪畫的技巧,借助游戲使幼兒保持學習的熱情,使學生不僅能夠完成繪畫任務還可以不失去學習興趣和樂趣。
例如:在學簡筆畫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時又能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使學生快樂地進行學習,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結合兒歌的形式,開展本節課的教學。如畫菠蘿的時候:一個大土豆,穿上格子衣,添上小花紋,長出綠頭發。畫草莓的時候:瓜子臉,長頭發,加個柄,長麻點。畫刺猬的時候:彎彎一條線,上面長滿刺,眼睛眨呀眨,慢慢向前爬。畫籃球的時候:一個餅,分四塊,左一口,右一口等等。教師借助這樣的兒歌,形象生動地將每個事物的繪畫技巧表述出來了,學生在記住這些簡單的兒歌的同時也就記住了這些事物的繪畫手法。而且當幼兒跟著教師將這些繪畫過程表述完之后,當一個個生動的形象躍然紙上的時候,幼兒的興趣就會被調動,且他們會對在教師簡單表述之后形成的圖畫感到神奇,他們的興奮點就會被調動,就會在快樂中學習到美術知識。
其次,建立民主、和諧的師幼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師教學的心情和學生學習的心情。若是一堂課中只充斥著教師的批評、挖苦之語,學生的情緒就會低落,他們就會處于被動狀態,師生情感難融,學生將毫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參與教學活動的欲望。只有當學生對教師產生認同感、親切感,才能樂于接受教師的指導。所以,教師可根據自身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生的不同情況加強交流,增進師生的感情。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善于肯定學生的正確做法,敢于放手,讓幼兒自由地去創造,自由地用筆描繪自己世界的畫面。教師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要善于在幼兒的作品中去發現閃亮之處,如色彩的搭配比較好;選擇的視覺較好;形狀比較美;作品比較形象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堅信:“好孩子是被表揚出來的。”這樣也有助于增進師幼之間的感情。所以,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營造和諧、寬松、活潑、民主的氛圍,指導學生愉快地進行繪畫活動,讓他們快樂地思考、快樂地表演、快樂地創造、和諧地發展。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等待教師去雕琢的璞玉,不懂得欣賞學生的教師就像沒有藝術天賦的雕刻師,是不會雕出帶有靈氣的作品的。所以,作為學前教育的教師,要在幼兒學習繪畫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感知度,讓幼兒學會用美的眼光去欣賞世界,感受世界。
(作者單位 陜西省府谷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