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是學校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必修課,通過體育課堂教學,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其主要目標是增強體質,進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質教育。然而多年來,農村中學在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下,體育教學實際上處于一種不規范的狀態,其主要與社會意識、物質條件、師生觀念有關。
一、制約農村學校體育
1.家長及社會的觀念制約
由于農村與城鄉的差別,家長以孩子考取好一點的學校為目標,“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參加體育活動不重視。這些陳舊的觀念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數第一”“升學第一”。由于受這種觀念的制約,社會上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體育就是蹦蹦跳跳,不務正業,都認為只要是語文、數學等升學考試必考課成績好,體育成績好不好無所謂,由此導致農村的體育教學實際上處于一種不規范的狀態。觀念的滯后,極大地阻礙了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
2.學校觀念及體系的制約
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管理體系沒有形成,體育工作在整個教育工作中沒有充分體現。組織機構流于形式,鄉鎮中學表現尤為突出,對于體育教師、課外體育活動、場地器材建設、體育教學等的要求仍處于目標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觀目標和微觀管理意識,缺乏體育的科學化管理及落實措施。
3.教師及學生觀念的制約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常根據現有的物質條件,隨意地根據學生的喜好及要求調整教學計劃,課堂成為無組織的自由活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單一、僵化。教師課堂授課缺乏精心設計,缺乏創新精神。學生學習方法呆板,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影響學習的積極性,也嚴重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果,不利于運動能力的形成。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加強體育價值的宣傳,正確認識體育的價值
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大張旗鼓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公民的體育意識,使每個公民真正了解體育工作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明確體育學習的目的,以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內驅力。只有明確學習目的,才有可能引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形成學習內驅力,進而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必須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鍛煉的習慣。
2.教師的教學觀念的創新及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師應創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機會,注重學生個性和創新能力的發展,課堂應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授課時,要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在評價學生時,宜采用多種尺度來衡量學生。力爭將教學活動設計成學生喜歡的情境,學生們活動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高。改變建立在人的客觀性、受動性和依賴性基礎上的單一的、他主的與被動的舊學習方式,倡導一種體現學習主體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發展。學習方式滯后將影響教育目標的達成。因此,需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任何有效的學習方式都是建立在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基礎上的。體育學習是學生個體內部精神運動的過程,要靠學生自己完成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展示自我、體會成功的機會,以利于學生自信心的確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徹實行課改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農村中學體育的發展,不僅關系到學校教育的進步,更是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應受到社會、學校、師生的高度重視,以使學生擁有良好的體育素質。
(作者單位 青海省互助縣塘川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