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貴州一個偏遠的小山村任教近二十年了,和我一起工作過的同事大部分都進城了,每每再次相聚在一起談論學生成績時,他們學生的成績都遠遠超過我所教的學生,這讓我感到困惑,想當初大家在一起共事時,他們當中有的和我差不多,有的還不如我,為何換了一個環境,差別這么大呢?是他們進步了還是自己退步了呢?我也在不斷學習,而且花在學生身上的時間比他們多,為什么我所帶的學生會比他們帶的學生差那么多呢?這讓我費解,于是通過和他們交流、去聽他們上課、去向他們學習,甚至把我帶的班級讓給那些比較優秀來我校支教的教師帶,一年下來發現那些優秀教師來我校所帶的班級和我所帶時的成績差不多,于是我通過交流、調查、反思,我分析制約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因素如下:
一、家庭因素
通過家訪,發現廣大農村學生的家長普遍存在這樣的思想,他們認為手中有生產資料,有一畝三分地,娃兒讀不到書,可以來接他們的班,他們認為把孩子交到學校就完事了,一切都靠老師,殊不知教學只有靠學校、老師、家長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方能把學習搞好,廣大農村家長普遍文化素質都不高,對孩子要求都不嚴,缺乏和孩子溝通,再加上存在代溝,甚至出現了許多問題,致使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上升趨勢,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要提高家長的素質,要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把留守兒童的問題提到一個政治高度,把關愛留守兒童的口號落到實處。
二、體制因素
在我所工作的周邊,只要教得好點、認真、負責的教師都被調到中心地帶去,致使中心地帶教師嚴重超編,而村校嚴重缺編,由于缺編,一個教師不得不擔任好幾種教學任務,由于專業不對口,任務繁重,這種因素嚴重制約了農村小學教學的發展,因此本人迫切希望送教下鄉,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到偏遠的一線農村村小去上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孩子也是祖國的希望,他們同樣有權享受平等的教育。
三、教學資源因素
在如今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提倡教學資源共享,然而在本人任教的地方,至今未通寬帶,如何能夠資源共享,我也曾多次咨詢,得到的答復是缺乏資源,難道學生就不是資源,我們和外界相比,簡直就是原始人。若通寬帶,在教學中遇到一些問題,可以學習,可以查找資料,可以達到真正的資源共享,所以,本人懇請地方領導,能夠把國發2號文件落到實處,只要有學校的地方就應通寬帶。沒通寬帶,這也是制約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單位 貴州省福泉市高礦前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