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后進生的培養,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成長,而且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未來。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求我們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主張因材施教,讓學生的個性自由發展,對學生實施終身教育。但是學生由于不同原因、不同環境造成了個體差別,在學校這個環境中,我們的目標是使每個學生個體得到適合自身的發展。那么,怎樣才能“對癥下藥”,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呢?
一、辯證看待后進生,全面認識你的學生
全面認識學生是教育工作的開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有其閃光點,也有其不足之處。所謂后進生,即他們的不足之處大于閃光點。教育者的任務應該是尋找其“星星之火”,仔細分析優缺點,并適時放大部分優點,觸及學生的心靈,很有可能那些被缺點、不足所掩蓋的小火星,也有可能呈現燎原之勢。
二、轉化后進生的基礎是詳細了解并分析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很多,除了自身原因之外,現在的趨勢是家庭和社會對學生影響愈加巨大,只有了解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才能使教育工作找到突破口。據筆者分析,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身學習能力比較弱,學習接受能力不強,學習態度較差,課堂效率較差。
2.學習習慣比較差,不會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
3.家庭環境過好,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對孩子放任自流,部分家長對教育認識不足,充滿“讀書無用論”思想。
4.社會一些非主流思想對學生影響,如大學生就業率偏低、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等等歪論。
5.部分教師自身素質低,理論不足,教育方法不當。
三、針對問題抓學習,擅用方法促發展
近年來,我國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主張依據個人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形成了以尊重學生個性,注重潛能開發,健全學生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模式。號召一出,立即為長期以來被學校與老師遺忘的“后進生”所熱捧,并視作為自己翻身做主的救命草。作為一名奮戰在教育第一線的高中教師,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針對后進生轉化開展了一些有益嘗試。在此,本人將就后進生轉化的方法進行闡述,以期共勉。
1.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后進生的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
自古以來,我國的課堂教學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古有孔子講學,今有三尺講壇。一節課45分鐘下來,老師是滔滔不絕,侃侃而談,激情昂揚,意氣風發。然而,由于學生在課堂上說得少、練得少,表現少,尤其是后進生,長期以來因為學習成績差而找不到學習的意義,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畏難心理。有部分后進生還形成了從眾心理和依賴心理,長此以往,后進生更“后進”。因此,在工作中教師要做一名有心人,不斷改進方案,創新教學方法,形成教師主導示范與學生獨立思考的良性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下細心觀察、認真分析、深入理解,并最終找到輕松學習的方法奧妙,讓快樂學習成為一種現實可能。相信有了這樣一種學習狀態,學習成績的提高絕非難事,后進生轉化為一名炙手可熱的優等生也絕非天方夜譚。
2.真誠以待,關懷備至,著力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要從內心將所有學生都看做是一個平等的群體,不歧視,不疏遠,更不能另眼相看。相反,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有義務擯棄過去將學生分為三五九等的錯誤觀念,一全新的姿態去面對每一名學生。學習上,把握成績動態,定期開展交流,深入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予以激勵,使他繼續發光發熱。生活上,不忘噓寒問暖,促膝長談,了解成績背后的身體、經濟和家庭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尤其中學生處于青春期,追求個性,思想偏激,后進生尤其逆反心理嚴重,因此,對于這么一個特殊的群體,教師要像中醫一樣,注重溫補內調,杜絕急火攻心,要掌握時機,因勢利導,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后進生向著良性方向發展。
3.舉社會之力,共同關注后進生發展
在當今這個合作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現代社會,學習已不是一個人的事了。家有學子,定當傾全家之力關注,父輩祖輩的生活全部圍著學生轉。除此之外,不得不承認的是,整個社會思想浪潮和周圍環境變遷,也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單打獨斗,應舉社會之力,爭取一切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條件。對于后進生,教師首先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提高家長的責任感,端正家長的教育理念,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家長不僅要做好子女的后勤生活保障工作,更應該督促子女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尤其對于后進生子女,要及時轉變懶惰懈怠的情緒,引導后進生走上正軌。針對網吧、KTV、游戲室等具有普遍性的環境問題,教師要及時做好向上級的匯報工作,減少后進生學習的誘惑,凈化學生的學習環境。針對社會中涌現的讀書無用論思想,教師要打好預防針,及時矯枉過正。相信,有了這么多人的關注,學生們將更加積極進取,奮發圖強,爭當優秀好學生。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