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子是開學幾個星期后轉來的一個女學生,瘦弱,不干凈,腦袋總是耷拉著,下課了同學們都活蹦亂跳地在教室外玩耍,她卻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從不主動和別人說話。課后我以朋友的身份找她談心,她依然還是上課時的神情。
我找了幾位同學,問她的情況,同學們說,她爸爸得了癌癥死了,她媽媽得了精神病,她經常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聽了她的家境,真讓人心酸。每當看到這個可憐巴巴的孩子,我有點心疼。應采取怎樣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教育這個特殊家庭的孩子呢?我認為:
一、利用集體,幫助改正
娟子這個孩子得不到父母親的呵護,總覺得自己在生活中是一個多余的孩子,從而產生一種離群的心理。所以,我首先讓學生之間溝通和理解,以此來影響這個自卑的孩子,幫助她正視自己的錯誤思想,重新找回自己的信心。于是,我找了班上幾個懂事的女孩子,把情況一說,大家都愿意幫助她走出迷茫的困境。我分配了任務,無論在課內,還是課外,不管什么活動都要把娟子帶上,讓她感到沒有父母的疼愛,還有老師和同學的關愛。幾個星期過去了,學生悄悄地給我匯報,娟子在體育課上也開始和她們跳繩、打籃球了。聽了學生這么一說,我感到無比的高興。接著我又找了幾個更為活潑的女孩,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生活是美好的》,讓她們在一起討論、分析并且完成,通過這次比賽,娟子寫出來的作文最富有真情實感。
二、持之以恒,耐心教育
娟子的自控能力、毅力和自信心都不如其他孩子,我們稍微缺乏點耐心都不行。因為她的一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于是我組織了一次以“當我們遇到挫折時”為主題的班會,首先讓學生搜集一些資料,在班會課中,我以6人一小組為單位,分別演講。到娟子這一組演講了,我故意讓娟子上臺演講,她演講的內容也十分感人,正如她所演講的:“挫折,只是我們身邊的過客,我們只有做到把失敗轉化為壓力,變為進取的動力,堅定不移地向著自己的目標邁進,才會獲得最終的勝利……在這里,我要感謝關心我的同學和老師,謝謝你們給我的鼓勵,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演講完之后,我單獨找了娟子,表揚了她這段時間的進步,真心希望她能走出生活的陰影,讓她成為真正的生活強者。
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娟子的家庭不能為她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沒有人給她伸出一雙溫暖的手幫助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給她無私的愛心,對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她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不但在學習上關心她,生活上也給予了她更大的照顧,還動員班中其他同學盡心盡力地幫助她。有一次,娟子跟我說有一本非常好的作文書,她沒買,我知道是她舍不得買。在她過生日時,我送了她一本極好的作文書,同學也給她送衣置物,她感動得滿臉淚水。
四、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娟子這種特殊的家庭,要讓她走出迷茫,同時也要培養她獨立的能力,誰也知道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性格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使自己戰勝一切,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
總之,只要我們有愛心、耐心和真心,去關心像娟子這樣的孩子,一定會使她們有健全的人格和奮發向上的精神,讓她們有一個完美的人生起點,使她們成為真正的自我。
(作者單位 陜西省府谷縣麻鎮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