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建構主義和多元智力理論分析了創設高中物理教學情境的重要性,總結了物理教學中創設情境的五種方法以及運用每種方法時應注重的問題,對于新課程下的物理教學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課程標準;物理情景;建構主義
在新課改中,為了實現高中物理教學向高中物理教育的轉變,除了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藝術、教學模式的改革外,更應注重高中物理情境的創設。過去有人曾提出,創設情境是為引入新課而服務的,其實,創設情境不只是存在于課堂教學的開始,而是充滿課堂教學的整個時空,它是為課堂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服務的。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通常可以創設以下五種情境。
一、創設實驗情境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能增強學生的感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幾乎100%的學生都喜歡動手做實驗,特別是當他們成功地做成一個實驗,驗證了書本說法時其喜悅之情難以自禁。學生這種對實驗本身的心情又會遷移到相關的知識上來,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熱情,有助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因此,科任教師應與實驗員共同進行實驗創設,做到以下4個步驟:1.分析實驗類型,根據不同類型提出注意事項,以示實驗的科學性、合理性。2.引導學生將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驟、實驗結果、討論、結論等項目加以系統化邏輯性闡述,以示實驗的嚴密性。3.在實驗過程中要做好從“扶”到“放”的工作,“扶”要扶得正,“放”才能放得開。實驗條件有限的學校應從“演示”和“分組”實驗的分配上進行合理安排,還可以通過播放實驗錄像或視頻,創設理想的實驗情境,讓學生迅速實現從“依賴”到“自主”的實驗認知,從而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條件進行動手操作。4.注重實驗能力的培養,講究“三多”,觀察能力的培養要多看,操作能力的培養要多動,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多想。
二、創設問題情境
高中物理教學就是通過引導學生去探索、解決一個個問題,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目標。在用問題創設高中物理情境時,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1.在設置問題時,應力求新穎,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2.問題的設置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3.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對復雜的問題化整為零,分散難點,逐步深入,使每一個問題都能使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體會到智力活動的愉快,既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又調動了學生的思維。
三、創設想象情境
很多物理知識是非常抽象的,經常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才能掌握。
例如:原子物理中的波爾理論:
1.定態假設;
2.軌道量子化假設;
3.能量量子化假設。
這三條理論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沒什么難理解的,但對初學的學生來說驚為天書:什么叫原子只能處于一系列不連續的能量狀態中,什么叫原子的不連續的能量狀態對應原子的不同的軌道,對此,教師可以以太陽系為例,讓學生想象整個太陽系行星的運轉,然后把太陽系濃縮到原子內部去,這樣一邊想象一邊理解,對知識的掌握就順利得多了。
四、創設故事情境
聽故事對于絕大多數中學生來說是一大樂趣。通過曲折的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故事在課堂中介紹,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高中物理的趣味性,同時也能讓學生領略到科學的精神。
例如,在講授自由落體這節課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故事情境來展開學習:
教師:一個物體從一定高度釋放會怎樣運動?
學生大多都回答:會做下落運動。
教師:如果讓一只鉛球和一只乒乓球同時從一定高度釋放,誰先落地?
學生:當然是鉛球。
教師:為什么?
學生:鉛球重,下落得快。
教師:如果把鉛球和乒乓球粘在一起,與另外一只同質量的鉛球同時從同一高度釋放,誰下落得快?
教師: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學者亞里士多德也是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
接著教師敘述,有資料顯示,素有“近代科學之父”之稱的伽利略曾于1591年在著名的比薩斜塔作了一次落體實驗,以無可辯駁的實驗事實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落體理論,比薩斜塔由此著名起來。
在用故事創設高中物理情境時,要注意以下問題:1.故事中要隱含與本課內容有關的高中物理知識,講故事是手段,引導、挖掘故事中的高中物理知識,提出高中物理問題,解決高中物理問題,探究高中物理規律是目的。2.故事要短小情悍,內容要健康,要有科學性、趣味性,能為學生創設懸念,激發學習興趣。
五、創設生活情境
高中物理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聯系實際,增加感性認識。我在創設生活情境時,常用4個步驟:1.發現并肯定學生的與知識有關的生活經驗。2.與學生交流、討論相關的生活中的物理現象。3.分析生活中物理現象的原理。4.小結生活經驗并指導生活。
用生活實際創設的高中物理情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系實際,聯系生活的內容很廣泛,既包括生產技術實際,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高中物理現象,還包括與高中物理有關的社會經濟問題。
創設高中物理教學情境,就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情境中學習,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學好高中物理,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上物理。
(作者單位 江蘇省丹陽市呂城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