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其成人后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其成才的前提與重要條件。低年級小學生是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應該抓住習慣養成的良好契機,施展教育教學的魅力,對其行為進行規范、指導、激勵,促成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們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德智體美才能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環境
一、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與意義
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能力、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前提與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據相關教學研究統計對于95%以上的學生,其學習成績的優劣,智力因素只占兩成,非智力因素卻占到八成,在眾多非智力因素中,占主導地位的就是習慣。“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著名教育學家培根的這句經典被眾多事業有成的人用行動證明了。當前我國大力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絕大多數少年兒童是獨生子女。這些少年兒童很多從小就養成一種唯我獨尊的心理,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不強,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時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階段是其初步走出自己的家庭,并開始接觸與了解社會,學習知識的新階段。同時在這個年齡階段其身心發育速度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更重要的是這個年齡階段是他們基本道德觀念以及基礎心理素質逐步形成的時期。所以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他們今后整個人生的發展意義重大。
二、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目標
1.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當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屬于“知識爆炸”的時代,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堅持終身學習是知識經濟的成功之本,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孩子終身享用的知識與本領是眾多家長的理想目標,然而低年級小學生年齡小,自覺性很差,求知欲望不高。因此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首先要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讓學生在沒有他人支配下自主學習。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最基本的內涵與品質,在學生學習活動中主要體現在內在需要,即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這就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一切學習活動就會成為他一種愉快的體驗,而不是一種負擔。所以低年級的小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做正確方向的引導,培養起學習的興趣與方法,使他們在學習上能夠獨立、自主,勤學奮進,學會做知識的主人。
2.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小學生的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是小學校園文化和小學生精神風貌的縮影,衛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對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能起積極的作用。衛生行為蘊藏于小學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小學生平凡而又普通生活的每時每刻,低年級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形成,對其健康成長和人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其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必須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但小學生天真幼稚,審美能力差,學校老師應該大力教育小學生從自理開始,從做人做起。從小樹立自信心和自強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讓小學生展示出一個賞心悅目的姿態。
3.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真誠友愛與禮貌待人的品德
俗話說:“觀其行而知其言,聞其言而知其人。”真誠友愛、禮貌待人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我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們的行動指南,近些年來的經濟大繁榮讓人與人之間交往更加廣泛。低年級小學生正處在行為品德規范與發展的啟蒙階段,培養他們真誠友愛、禮貌待人的良好的品德規范對其終身受益。學校應該大力培養低年級小學生對家長、老師、同學、朋友的真心實意行為,讓他們知道去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并且學會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為同學間友好相處感到高興,為自己的友好行為感到快樂。
4.培養低年級小學生遵紀守法、熱愛勞動的品行
遵紀守法是社會中每一個公民的根本,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石,低年級小學生組織紀律性和良好的守紀習慣是其學好各科文化知識、得到全面發展的保障。低年級小學生的性格活潑可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缺點是自制能力較差,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及自我防范、保護意識。因此學校要教育小學生明確紀律與法律的意義,培養他們自覺的組織紀律性和良好的守紀習慣,樹立起遵紀守法的思想觀念,知道自己應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當前大多數低年級小學生是獨生子女,生活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環境之中,受家人溺愛現象嚴重,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參與生活和實踐的機會很少,甚至從未參加過勞動,也不主動幫助家人干活,因此學校必須要培養小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行,培養他們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培養他們懂得用勤勞的雙手去創造生活的真理,從而讓他們熱愛勞動并尊重勞動者。
5.培養低年級小學生加強身體鍛煉的好習慣
身體是精神的載體。身體的狀態如何,代表了精神的狀態,小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學習與生活的重要保證,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其他一切都是空談。學校一定要根據課程的設置狀況與學校自身體育教學設備情況,盡可能地為小學生提供參與各類運動項目的機會,其內容要廣泛,室內或者戶外、教師組織或自發組織、自娛或者競爭性等等多類體育運動。讓體育運動帶給小學生樂趣,從而達到小學生增強身體素質的目的。因此學校要不斷增強低年級小學生的體育指導,培養其展示的欲望,讓其從體育鍛煉中獲得自信心,同時學校要與學生的家長常溝通,共同培養孩子的鍛煉習慣。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