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更能讓學生在探究中提升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從而提高數學素養。因此,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實施趣味性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中激發潛能,從而實施有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方法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對學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要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更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具有邏輯性強、抽象的特點,但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仍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慢慢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于極強的抽象知識還難以一時間接受,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發掘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興趣入手,促進學生對數學的有效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一、在教學過程中賦予趣味性
教學過程是不僅是學生的認知過程,也是學生發展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加入積極的趣味性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樂于探索數學的奧秘。
1.巧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主方向,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引發學生思維活動,在問題情境中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感受數學思考,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入實例教學
小學數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數學的學習就是理論加實踐,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的學習都離不開實例的輔助。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引入一些趣味性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如學習《認識物體和圖形》此課的內容時要想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首先就要讓學生獲得初步的印象,直觀的整體感知,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教學手段,如模型、多媒體動畫等,給學生一個直觀感受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物體和圖形的結構和特性,促使學生進行實踐運用。
3.與生活貼近
數學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把數學教學還原于生活,不僅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提高數學實際應用能力,在理論中實踐,在實踐中驗證,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如,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有關“時間、距離、速度”等問題,要善于把這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實際案例中激發思考意識,讓學生更愿意主動探索。
4.生動幽默的課堂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生動形象、富有活力、簡單明了、幽默風趣的語言更樂于被學生接受,也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學生產生聽覺疲勞。用生動、淺顯易懂的語言去描述抽象的理論,不僅能讓學生更快地理解知識,也為課堂帶來了生機。
5.在實踐中探究
在實踐中探究數學知識,既能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又能培養發散性思維與創新性思想。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發展學習興趣,在探究中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樂趣,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
6.平等的師生對話
構建和諧課堂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教育理念,和諧的課堂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促進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發展。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成和諧課堂的重要部分。教師要擺脫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學生平等對話,現代的學生多崇尚個性教學,對教師的喜好也關系著對此學科的喜好,過于強制的教學方法,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的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走近學生,學會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在和諧的師生氛圍中引導學生對數學進行探究,適時地加以引導,讓學生更樂于參與數學學習,為數學學習增添樂趣。
二、在練習中賦予趣味性
練習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的重要途徑,以往的練習中大多是題海戰術,這些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中不能忽略練習的趣味性,一堂有效的練習課不僅僅是學生做了多少習題,而是學生在練習中得到了多少,學到了多少,在練習中加入趣味性吸引學生的興趣,積極的思考,努力探究,那么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提高了數學能力。如,可以采用多樣的題型、有趣的智力游戲等引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
三、總結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不僅僅是提高素質,還要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發展,小學數學教育亦是如此,教學中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把趣味性加入到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更多學習數學的樂趣,必將為以后的數學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 吉林省集安市頭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