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學好高中歷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歷史。歷史包括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過去所發生的事件,即客觀歷史本身,比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等歷史事件;第二層含義指的是和過去有關的記錄和相關研究,也就是通過人工的研究和加工而形成的主體化歷史,其中,《史記》《春秋·左傳》等歷史著作是其中的代表;第三層含義是狹義上的概念,是指一門學科或者專業,是中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文化知識。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重理輕文”的現象普遍存在,歷史學科一直被廣大師生家長認為是“二流學科”“副科”而不受重視,這不能不說是民族文化的悲哀,這也同時增加了歷史學科教學的難度。
作為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師,首要任務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在筆者看來,將趣味教學的理念貫穿于歷史課堂是很好的一種嘗試。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對學習情緒的重要性曾有過一段經典的詮釋:“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蔽覈逃母锏拇砣宋锪簡⒊舱f過:“我是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啟超’這件東西,把里頭所含的一種叫‘趣味’的元素抽出來,只怕所剩的僅有個零了?!睆倪@些睿智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前人的教育理念中,趣味教學已經得到了很大的重視。隨著教育的發展,歷史課程的內容越來越多,深度也逐漸加大,趣味教學變得更加重要。在教學實踐中,趣味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我總結出了幾種常用的趣味教學的形式,希望和大家交流探討,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利用對聯或民謠的形式
比如我在講國民黨時期的四大家族對民脂民膏的瘋狂掠奪時,就用到了一個對聯的改版形式“民國萬歲(稅),天下大平(貧)”來形容當時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我在講到抗戰勝利以后,國民黨對財產的接受最終成了洗劫,人民對國民政府的失望可以用當時膾炙人口的一首民謠來向學生體現“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崩眠@種對聯和民謠的形式向學生講述當時的歷史情境,能讓學生更真切地體會到那個時期的特點,能夠獲得更深刻的歷史體驗。
二、利用詩詞的形式
我在講到慈禧太后的時候,為了向學生展現她的腐朽統治和對國家顛覆的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引用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家章炳麟的《諷慈禧太后七十生辰詩》:“今日幸頤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長安?億萬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臺灣,七十更割遼東地,廿余省版圖漸蹙,預期萬壽祝疆無?!蓖ㄟ^引用這首詩,比歷史教材更能夠勾勒出慈禧賣國求榮的丑惡嘴臉,引發學生對這位清晚期的腐朽統治者的憎惡。
三、聯系歷史電影或小說
我在講授中日甲午戰爭時就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電影《甲午風云》,在講到敵后軍民反掃蕩斗爭時,讓學生觀看《地道戰》。在看過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拍攝的電影后,學生的學習熱情明顯高漲,課堂討論也非常熱烈,發表的觀點和看法也變得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再比如,在講敵后軍民反掃蕩斗爭時,我還引用了著名表演藝術家趙本山先生的小品《三鞭子》中的一些有意思的話,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加深對這個時期的歷史背景的理解。
四、利用擬人或者比喻的形式
我在講到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引用了法國作家雨果作品里的一句話:“一天,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這個勝利者把口袋裝滿,那個把筐籮裝滿,然后他們手拉著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這就是那兩個強盜的歷史?!比缓?,我順勢向學生提問這兩個強盜是誰,學生自然地回答出英吉利和法蘭西。通過這種擬人的講授,能夠讓學生牢牢記住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激發他們愛憎分明的情感,讓他們勿忘國恥,發奮學習,振興中華!
五、利用自編口訣的形式
比如在講到《天津條約》開放的十個通商口岸,為了讓學生能夠準確記住名稱和位置,我自編了這個口訣“天約開放十口岸,南鎮漢口加九江,沿海營煙加上汕,島上還有瓊、臺、淡。”這樣學生的記憶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利用漫畫或者宣傳畫的形式
在講到大革命時期,人民生活水深火熱的時候,我向學生展示了當時的一幅漫畫《快樂的宴會呵!》。這副漫畫形象地勾勒出當時的軍閥、地主、豪紳的丑惡嘴臉和對人民的剝削。在講到大躍進時期時,“肥豬賽大象”的漫畫能夠深刻地揭示當時浮夸風的盛行,讓學生對那個特殊時期的歷史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七、適當利用其他學科的術語
例如,我在講到租界、租借地以及勢力范圍的概念和關系時,就可以利用數學中“子集”的概念。在講到《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代表了西方列強不同階段的侵華特征的時候,可以利用到數學中函數遞增的概念。另外在歷史的教學中,政治中的價值規律,物理學科中的相對論,化學學科中的催化劑等概念都可以運用到歷史教學中去,這樣既增加了歷史學習的趣味性,又能實現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
總之,能夠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是最好的教育手段。所以趣味教學在歷史課堂中非常重要,作為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既要教書育人,又要講活歷史,改變學生和家長對歷史學科的偏見,讓學生了解歷史,喜歡歷史,理解歷史,思考歷史,這是所有史學工作者共同的目標。
(作者單位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