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方法多種多樣,但是比較而言,還是探究式教學模式更有效。就如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展開探討。
關鍵詞:教學模式;探究式;創新精神
最新課程標準的出臺,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探究式學習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即以培養學生的素質為基本,著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具體的授課環節,我們不僅僅要對所有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梳理,知道事件本身的情況,而且還要善于從具體的歷史事件中找到發展規律,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那么如何有效運用探究式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一、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涵義
探究式教學(Inquiry Teaching),又稱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
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原因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實驗中十分現實、富有挑戰性的課題。研究此問題的出發點在于繼承中國基礎教育的優勢,彌補中國現實教育中的不足,縮小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尋求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發揮學科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內涵的拓展與深化,也是新世紀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
三、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方法
1.發揚教學民主。在課堂教學上,教師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態度組織教學,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我們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七個允許”: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補充;不明白的問題允許發問;沒想好的允許再想;不同意見的允許爭論;老師錯了允許提意見;允許不舉手直接回答問題。
2.溝通師生情感。教師養成無微不至的教學態度,熱愛、尊重、關心學生。確立“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在教學中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尊重每一位學生,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充分肯定,對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則熱情地幫助、指點,以情育情,在師生間建立和諧的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于學習。
3.激發學生認知的內驅力。每門學科都有自身的認識價值和特有的魅力。這正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最重要和最強大的誘因。我們注意抓住學科的特點,讓學生把認知和情感合二為一,從學習中獲取學習的動力。
4.“思起于疑”,疑問是學生思維的觸發點。在教學中,每位老師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以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決為載體來引發學生積極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從教材、學生的實際提出問題;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善于變化問的形式。教師就教材中的某個內容或某個問題,讓學生嘗試著上講臺教授給其他同學,聽課的同學可以向授課的“老師”提出問題,進行質疑,教師則適時進行點撥、指導。
5.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為學生創造參與探究的空間。在教學的組織形式方面,我們從以下三方面為學生參與教學創造條件:改變座位排列方式;在集體教學中增加個別教學形式;進行師生異位,讓學生當小老師。
6.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探究的鑰匙。我們引導教師確立“教會學生學習”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此外,我們還引導學生及時總結自己在學習行為中的成功之處,在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相學習、借鑒。
通過以上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我們一定能夠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接班人,我們的學生就一定會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材。
(作者單位 江蘇淮安盱眙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