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千篇一律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個性鮮明且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各種各樣的人才。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界也越來越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完善。學校教育的引導對良好個性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發展學生個性也被新一輪的教改列為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育;學生;個性
在我國,獨生子女占在校生的比例日益增大,由于獨生子女的家庭環境比較優越且父母在教育方法上存在一些缺陷,導致學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況,比如自負、自卑、懦弱、“異性化”等等。現在的學生有時甚至經不起挫折和責罵的打擊以及勝利的掌聲,以至于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更為嚴重的是影響其個性的發展。那么,怎樣利用體育教育的特殊性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良好個性呢?隨著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材的更新,對于體育課堂教學的內涵,我們必須做一個重新認識,明確高中體育教學對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性。
一、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要以發展學生個性為前提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授課的內容、形式和手段都應該圍繞學生展開。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要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體育活動中,而個性作為一種心理內在的結構和組織,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比如信念、理想、興趣愛好、協作能力、堅毅自制等等。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鑒賞力、創造力、表現力和協作能力都是在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因此,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以發展學生的個性為前提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中體育教學活動對發展學生個性的作用
一是對學生性格的發展。性格是指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征。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對參與者的性格特點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參與者可以通過進行不同的運動項目發展自身良好的性格,改造自己性格上的弱點。例如,足球運動是集體項目,它要求參加者具有敢打敢拼、機智靈活、協同配合、沉著冷靜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作風,經常參加這類運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特別是對那些性格內向、軟弱、孤僻、優柔寡斷的學生來說,可以幫助其克服性格弱點,逐漸形成開朗、頑強、勇敢的性格品質。二是對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競爭是體育競賽中最突出的特點,而好勝心理是高中學生的鮮明特點之一。運動競賽、體育游戲、各種測試、競賽等都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供良好的機會和條件。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競爭和展現自我能力的活動中去,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三是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參加者在參與體育教學、訓練和競賽時,必須在遇到困難時進行自我約束、暗示、鼓勵、命令和體驗,及時克服各種困難和障礙。在運動過程中,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非常大的意志努力,而勝利也常取決于“堅持下去”的努力。對如今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的高中生來說,只有經常且長期的進行“再堅持一下”的努力,才更有益于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
興趣愛好本就屬于個性化的東西,興趣愛好不僅是激發和保持學生行為的內部驅動力,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我們以往的體育教學,內容過于競技化、方法過于刻板,導致很多學生喜歡體育運動卻不喜歡上體育課,能夠堅持的學生更少,更不用談終生體育了。分析發現,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所以,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被新課程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來抓。只有努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才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老師與學生要建立起合作互動的關系,要真誠、平等地對待每位同學,在課堂上盡量滿足絕大多數同學的需求和愛好。選擇的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減少競技化的運動項目,增加趣味性的運動項目。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樣化,我們可以嘗試做一些有限的項目教改實驗,比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每節體育課中除了按大綱的要求安排正常教學外,還可以根據場地、器材等條件安排幾個項目供學生們選擇練習,學生在完成第一教學任務后,可以在老師提供的運動項目中選擇1到2項自己喜愛的運動進行鍛煉。實踐表明,這種做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鍛煉的積極性,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
四、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認為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權威,是教學中心這種觀念的影響,把學生看作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老師怎么教,學生就要怎么學,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個性也就無從發展。新課程把教師和學生都看作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做課前準備工作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和不同需求等情況,從而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用積極主動的方法去實現學習目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在安排上肢力量的練習時,倘若要求所有學生都做引體向上或者俯臥撐,口令統一,動作整齊,看似組織很嚴密,但事實上有的學生量不夠,有的學生完成不了。同樣的練習,假如根據學生能力不同,把統一做引體向上改成有的學生做引體向上, 有的學生做水平懸垂臂屈伸,有的學生做斜身引體向上;同樣是練習俯臥撐,也可以考慮抬高手的位置或者是抬高腳的位置的俯臥撐,這樣一來,全體學生都能在一個生動活潑的環境和氣氛中進行切合自身實際的練習,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滿足,身心健康得以發展。同時也調動了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鍛煉能力,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
五、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一是重視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是身體活動的主要特征,以健康為目標的高中體育教學應滿足學生的身體活動實踐,提倡教師在課上精講讓學生多練,充分發揮高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二是重視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應用能力指如何把學到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應用到身體活動中,有氧運動可以提高人的心肺功能,耐久跑是很有效的一種練習方法,但讓學生反復繞著操場跑,學生是不情愿的。學生喜愛的球類、游戲、比賽等形式一樣能夠達到鍛煉的目的,與其讓學生進行枯燥無味的耐久跑,不如讓學生多參加自己感興趣又同樣具有健身價值的球類運動。讓學生多練習自己感興趣的且能經常堅持的運動項目,同樣能夠達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三是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為了充分挖掘學生的這些能力,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重新掌握、重新建立和重新發現真理,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準備活動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徒手操或者游戲內容,在課上分組做準備活動,會發現學生設計的內容豐富多彩,大家練習的興趣也非常濃厚,有的組花樣跑,有的組做游戲,學生的積極性高漲,課堂的氣氛熱烈,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總而言之,在高中體育教學的實際當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克服各種不良的個性心理,努力通過課堂教學和練習幫助學生培養各種良好的個性,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靈活設計大綱內容外的課堂教學內容以及練習項目的內容和形式,這樣既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高中體育課的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培養出高素質的體育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凱.淺談體育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成才之路,2010(03).
[2]徐磊.體育創新教育的實質與實踐[J].新課程,2010(02).
[3]張建軍.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J].河南教育,2010(03).
(作者單位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101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