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宜川經驗的過程中,我校重點推廣了宜川自主課堂教學模式。“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質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機結合,即學生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目標的學習模式。基于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思想品德課自主課堂教學可使學生的興趣與真實的事例密切地相連,使抽象、枯燥的理論學習“任務”與生活化的“問題”相結合,這必然使學生在獲得理論知識、發展了自己能力的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培養和提高。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把自主課堂運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追求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是自主課堂的前提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一個個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和豐富的精神生活、蘊涵著生命潛能的人,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思想品德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盡可能把自己與學生的距離拉近,使學生感到親近;盡可能把教材以及教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學生的距離拉近,使學生產生共振共鳴。絕不可無視學生的這種個體差異,搞“一刀切”。所以,我們要創設多樣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的交互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老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交流、討論,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只有這樣,自主課堂才有保障。
二、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中心環節
小組合作學習是自主課堂的重要標志,也是區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它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首先要分好組,學生知識層次的差距、參與程度的不同影響著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學中合作小組的形式要多樣化,如對于教學活動中內容豐富、選擇性強的學習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自由分組;針對一些學習任務偏輕的學習內容可以作前后左右分組;需要分層教學解決的問題可按優、中、差分組。讓優生帶動影響差生,可以把優、中、差混合編組,使他們都在探究合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和快樂。其次是激發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就是在學生個人自主學習、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抓住各種感興趣的“熱點”,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圍繞討論題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其他人傾聽,形成信息的多向傳遞,暢所欲言,民主討論,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在集體的爭論中發展差異,在思維的碰撞中增長新知識,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刻。
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是自主課堂的重要保障
自主課堂是以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為基礎的,是以學生懂得怎樣學習為前提的。學生只有掌握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才會有求知與創新的激情和內動力。
1.教會學生“看”書
基于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和近年來中考發展的趨勢,我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千萬不可忽視閱讀課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地看懂、看透教材,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聽起來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學生在閱讀時,首先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心中構建出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有哪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2.教會學生提問
提問能真正引起思維的交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我們今天的教學中,很少發現學生反問教師的現象。人們總以為學生的觀點總是不及教師的意見正確,不如教師的思維縝密,學生提出的問題總是不及教師設計的問題有價值。所以教師容易產生輕視學生意見的思維習慣,對學生大膽的發問、質疑不予重視或視為刁難、搗亂、鉆牛角尖、扯淡話,并加以批評、訓斥甚至諷刺和挖苦,這無疑會扼殺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我認為:必須倡導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如在講“公民的隱私權”時,基本概念已掌握,有學生問:“學校讓填寫的注冊表上有個人信息,算侵權嗎?”“教室里安裝攝像頭算侵權嗎?”“對朋友坦誠重要還是保護隱私重要?”如此迂回,遞進質疑,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由窄變寬、由形象到抽象,這不僅使要傳授的知識水到渠成,而且有利于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在質疑、析疑中向縱深發展。
總之,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思想品德課面對開卷考試和開放性題型的增多,提教學實效改進教學方法已經勢在必行。教師在教學中應勇于探索、勇于創新,“自主課堂”模式才能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真正煥發出無限的魅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新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