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性作業是科學教學的重要補充和延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性作業,使學生的個性在此類作業中得以體現和發展,實現“學生為本”呢?
關鍵詞:科學;實踐性作業;設計;實施
現代科學教學強調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應重視實踐性作業的布置,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真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實踐性作業布置的原則
為了既增長學生的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設計初中科學實踐性作業必須遵循以下四條原則:
1.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指設計該類作業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讓學生通過科學實踐性作業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一定發展。教師在布置實踐性作業時要圍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來展開,并要注意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面向每一位學生,照顧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位學生學習科學的潛能都得到發展。
2.主體性原則
學生主體性原則是指在進行實踐性作業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精神、創新能力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索,通過觀察、討論、調查、查資料、探究等活動,在自主探索過程中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
3.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基本保證之一。在設計實踐性作業時所選的內容必須符合自然界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建立在科學事實基礎上的資源,而不能隨意編造一些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也毫無意義的事例。
4.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是指學生只有參與實踐,才能把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更好地相結合,才會真正意識到所要學的知識的有用性,更好地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性作業布置
1.探究類實踐性作業
科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分析、推理及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活動。探究活動是學習科學的最重要的方式,因而探究作業也是科學實踐性作業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探究型作業,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學習用具、生活用品進行探究性實驗,也可以是學生在生活、學習和自然中對遇到的科學問題進行探究,所布置的探究作業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及良好的思維習慣,讓他們不僅學會從科學現象、科學規律中探究問題,而且要從實際生活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完整嚴謹的科學思維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探究性作業的功能在于讓學生的學習從死記硬背走向自主探索、積極思考。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完成既有趣又有挑戰性的作業,能很好地落實過程與方法相統一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案例】探究熱水降溫的規律。
問題情境:有一杯熱水,放在桌上,讓它自然冷卻,熱水的溫度會隨著時間而降低,我們將研究熱水降溫的快慢有什么規律,即溫度降低的速度是一定的,還是越來越快,或是越來越慢?要求根據所提的問題,作出猜測;設計實驗方案,寫出實驗步驟,繪制實驗數據記錄表;要通過實驗檢驗猜測是否正確,找出需要的實驗器材;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做有關記錄;根據實驗記錄,將熱水降溫的規律用圖象表示;寫出得到的規律。
本作業以現實生活為背景材料,設置問題情境,引領學生學會用猜想驗證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由于學生知識背景的不同、生活經驗的區別,每位學生對所見所聞都會有不同的所感所思,每位學生的探究積累都是一種豐富的學習資源。這些獨特的學習資源相互交流,就會達到資源共享的優化組合效果,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制作類實踐性作業
現代教學要求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制作,使學生能立體、形象、全面地掌握科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每次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一個生長點,使學生在生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中成長,在知識與能力的不斷互動中成長。
【案例】在學習電功和電功率后,布置學生制作一個節能燈,要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材料,做到節能環保,而且有實際應用的價值。其中一位學生做了名為《夜光杯》的節能燈,它是用夜光珠粘在透明膠上,然后將這些夜光珠固定在垃圾桶上,白天利用太陽能儲存能量,夜晚將太陽能轉化為光能自動發光,可以作為夜光燈用于小照明。
又如:學習了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后,布置學生做一個發電機的模型,其中一位學生制作的發電機模型,是利用家庭樓頂上水池里水的勢能,當樓下的水龍頭打開往下水管沖時,便帶動發電機的水輪機轉動發電,而沖下的水作為生活用水,實現環保節能。
此類作業,利用生活中一些材料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動手制作,既使學生學會對知識的應用,又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做到學以致用,由于不同的學生存在差異,他們在各自的水平上進行發揮,作品也存在差異性,在整個過程中老師要加以指導,指出哪些地方可以改進,使每位學生都能做出他們認為理想的作品,從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成功的體驗。我相信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的知識遠比在課堂上得到的知識要鮮活、深刻得多,體驗到科學來自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3.調查類實踐性作業
調查作為實踐型作業的一種形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獨立地與他人合作,去查閱資料,實地參觀,收集解決問題所需的材料、數據,然后將其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筆者是這樣實施的:調查的地點根據實際情況自己選擇,調查的內容可以是全方位的自主選擇,自愿組織合作小組,時間一般是雙休日,在規定的時間內調查、訪問、參觀,寫成調查報告,學生自己交流、評判、投票,評出獎別,分別予以獎勵。每當舉行這樣的活動,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帶著相機、錄音機、摘記本、計算器等,走出校門,深入企業、街道、鄉鎮和社會公共場所。回來又計算數據、整理內容、查閱資料、共同討論、寫出報告。
【案例】上學期七年級學生,污染調查組寫出了《關于永興廢舊電池存放和回收的調查》,該組同學對溫州市龍灣區永興街道的各主要場所進行了調查,發現永興街道的一些地方垃圾桶的擺放過于簡單、不合理,也發現廢舊電池幾乎沒有容身地方;節約調查組寫出了《草稿紙的浪費現象與思考》;交通調查組寫出了《永中二號街亂停車現象的調查》;營養調查組寫出了《我的營養我做主》;生活調查組寫出了《生活中的食鹽》《關于月餅盒過度包裝現象的調查研究》等等。
此類作業所需的時間較長,在調查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如:需調查的場所或部門不能進入;需多個場所調查時的交通問題等,老師或家長要加以幫助,使調查順利進行,整個作業完成后,教師對調查過程和報告應加以肯定的評價和指導性的建議。由于調查類作業需要小組合作,所以通過此類作業不僅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且還增強了其社會實踐能力。并且隨著調查的進行他們的認識會加深,會提出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增加了學生對社會的關注與參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查閱類實踐性作業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學生接觸、學習科學的途徑很多,我們應該鼓勵學生通過收看電視、廣播或上網吸取豐富的課外資源。通過動態的作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盡量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收集、去探索。
【案例】比如學習電功率,布置學生將家用電器(如:臺燈、電視機、電燙斗、電冰箱、微波爐、空調等)的額定電壓、額定電流、頻率及電功率進行查閱和記錄,并對這些信息加以解析,寫一份用電器的使用說明書包括注意事項;再如搜集社會焦點的信息:天宮一號、蛟龍號潛水艇等,布置學生通過報紙或網絡查閱它們的形狀、大小、材料、作用等,用剪紙、摘記、手抄報等形式介紹關于它們的科學知識。
此類作業由于起點低,每位學生都能獨立完成,每位學生完成的作業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師的評價要求可以高些,并將優秀的作品進行輪流展示。通過查閱類實踐性的作業,使學生對社會信息的敏感度提高,豐富課外知識,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得到提升,一些知識重點和知識難點在活學活用的過程中得到強化和突破,有書法特長和繪畫特長的學生也有了用武之地,能激勵學生在科學征途上愉快而自豪地攀登,同時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實踐性作業僅僅是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改革中進行的初步嘗試,也許實踐性作業的探索不能給學生的成績帶來巨大的飛躍,但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明白教育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能以某一次的學習成績作為標準來衡量學生的成功與失敗。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給他們多少知識,而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實踐性的作業是培養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的高效作業,這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所追求并為之一直在努力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王榮清.初中科學教學探究型作業的實踐與研究.教學實踐,2011(04).
[2]美國學生課外作業集錦.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 溫州市龍灣區永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