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急性腦梗塞患者臨床護理的效果。
方法:我院治療的急性腦梗塞患者106例,平均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各53例。兩組患者均給予神經內科常規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神經內科護理,護理組患者盡早給予康復護理訓練,包括心理護理、用藥護理、并發癥護理、肢體及語言功能鍛煉和出院指導。
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比,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質量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但兩組患者間相比,護理組的治療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
結論:對急性腦梗塞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可以明顯改善急性腦梗塞患者的肢體及語言功能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腦梗塞 急性期 臨床護理
Clin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uan Jie
Abstract:Objective: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Methods: Hospit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106 cases, divided into nurs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3 cases in each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neurology routine drug therap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groups of patients as early as possible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raining,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dicine, nursing, complication nursing and functional exercise of limbs language and the hospital discharge guide.
Result: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neurological deficits, motor function and daily life quality than before treatment improved. Bu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ursing group therapeutic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P<0.01 ).
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limbs and language function recovery,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Acute phase Clinical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031-02
急性腦梗塞是中老年人神經系統的常見疾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嚴重危脅中老年人的生命與健康。筆者對我院治療的急性腦梗塞患者53例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治療的急性腦梗塞患者106例,全部患者均符合2005年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神經學分會制定的《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性64例,女性42例;年齡45~78歲,平均61.4±12.6歲。將患者平均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各53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梗死部位、伴發疾病、病情程度及既往史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①經過腦CT或MRI確診為急性腦梗塞;②患者為首次發病;③起病急驟,24h內入院。并排除處有以下情況的患者:①既往有急性腦梗塞病史的患者;②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③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
其中偏癱患者61例,偏癱合并有失語患者30例,意識障礙患者15例。
1.3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神經內科常規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神經內科常規護理,用藥過程中由家屬幫助患者自行訓練;護理組當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時,盡早給予患者康復護理治療。康復護理治療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用藥護理、并發癥護理、早期肢體功能鍛煉、語言功能鍛煉等。
1.3.1 心理護理。急性腦梗塞患者發病后常常伴有急燥、悲觀、焦慮等負面情緒。嚴重的影響患者的預后,護理人員應該耐心的向家屬及患者講解急性腦梗塞的知識,積極消除患者的各種負面情緒,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3.2 用藥護理。急性腦梗塞由多種病因引起,只有針對根本的病原用藥,才能有效的對腦血管的栓塞及動脈硬化起到預防作用,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術后的復發,還可以明顯改善因腦缺血造成的其他神經系統癥狀。
1.3.3 并發癥的護理。急性腦梗塞患者治療后會有多種并發癥,做好并發癥的護理是改善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的并發癥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泌、褥瘡等。
肺部感染的預防,急性腦梗塞患者多為老年人,呼吸功能較弱,患者的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或減弱,呼吸道分泌物滯留較多,易發生肺部感染,護理人員要幫助有意識患者進行咳嗽,并對無意識的患者進行吸痰治療,部分嚴重的呼吸困難患者可以行氣管切開術。
泌尿系統感染的預防,有尿管導尿的患者,在尿管留置期間,用慶大霉素每日進行膀胱沖洗,并保持會陰部的清潔,定時留尿送檢,防止泌尿系統的感染。
便泌的預防,急性腦梗塞患者需要長期臥床休息,胃腸的蠕動情況明顯減弱,患者很容易發生便泌,定時為患者進行腹部按摩,可以促進腸蠕動,對便泌嚴重的患者給予導泄藥治療或灌腸。
褥瘡是預防,褥瘡是所有臥床患者的常見病,急性腦梗塞患者如果治療不及時,很易發生褥瘡[2],保持患者的床鋪清潔、干燥等可以有效的防止褥瘡的發生,同時要對患者進行身體的擦洗,保持皮膚干凈,定期為患者翻身,或在患者身下放置防褥瘡墊,以防止褥瘡的發生。
1.3.4 肢體及語言功能的鍛煉。急性腦梗塞患者的主要殘疾為肢體和語言功能的障礙,通過早期的肢體和語言功能鍛煉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殘疾程度。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盡早對患者進行康復鍛煉。
1.3.5 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后要對患者做到細致全面的出院指導,加強腦梗塞知識的宣傳教育,讓患者及家屬了解動脈粥樣硬化在腦梗塞發生中的重要性,讓患者及家屬積極治療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原發病,包括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同時囑患者積極戒掉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并要囑患者按時、按醫囑服藥;出院后要定時復查。
1.4 療效評定標準。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采用第四次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的標準;患者運動功能評定用Fugl-Meyer運動評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用巴氏指數評定量表。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全部數據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比,護理組的治療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的比較(X±S)
組別n
神經功能缺損Barthl指數Fugl-Meyer積分
治療前治療1月后治療前治療1月后治療前治療1月后
護理組5322.72±9.379.89±7.28*33.76±8.8673.46±21.45*24.86±8.3369.48±27.48*
對照組5323.81±8.6218.26±8.52*34.89±9.4655.46±18.97*24.24±9.2646.79±26.54*
P>0.05<0.01>0.05<0.01>0.05<0.01
注:*與入院時相比較,*P<0.05。
3 討論
急性腦梗塞患者的預后是臨床上主要觀注的重點,如何降低患者的殘疾程度是治療的主要目的。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說明對急性腦梗塞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體及語言功能的恢復情況,可以明顯的降低患者的殘疾程度。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梗塞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可以明顯改善急性腦梗塞患者的肢體及語言功能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神經學分會.中國腦血管病預防指南[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7,7(2):200-201
[2] 趙巖,吳坤艷.大面積腦梗塞患者的護理[J].臨床護理雜志,2005.4(3):9-10